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移动版    时间:2018-09-21 20:10


陈华先生搁在现在

绝对妥妥的实力C位,众望所归

茂名啵http://www.0668bo.com

快来pick咱们的骄傲吧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陈华(1924—2000)曾师从琼剧名生韩文华(1906-1969),唱腔、动作都模仿得颇具神韵,在海南解放前便有“小文华”之美誉。陈华并未满足于此,他不断地学习进取,终成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陈华腔”,得到艺术界普遍认可。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琼剧表演艺术家,也是儿女们心目中的好父亲。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风趣节俭的严父

陈华生有两男两女,老三陈邦华对父亲最深的印象,是父亲的风趣。“我父亲很会讲笑话,常常把全家人逗得前俯后仰,他自己却不动声色;而且,同样一个故事,我们怎么讲都不好笑,他配上动作和表情却可以讲得很风趣,这应该跟他是一个演员有关系。”

陈华的4个儿女中,老四陈红月是唯一继承父业的。她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演员,现在省琼剧院三团任主要角色。“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父亲不喜欢外出应酬,而是在家里看书,高兴时就唱几句戏文;饭菜丰盛的时候,他就喝上几杯小酒。”陈红月说,“他这个人很节俭,抽完烟,舍不得丢掉纸烟盒,而是展开来练毛笔字;他最容不得我们浪费粮食,要求碗中的每一粒饭必须吃干净,甚至在饭桌附近的墙上贴上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陈邦华和陈红月的母亲白燕,也曾是一位知名旦角,可惜“文革”期间已经去世,使得兄妹俩缺少了母爱。他们记得小时候,每次听到卖冰棍小贩的吆喝声后,就会对父亲说:“爸,口水流了!”陈华却说:“那就咽下去。”

虽然陈华在子女吃零食的事情上表现得很“抠门”,但孩子们在学习上有什么需要,他却舍得投入,一点都不含糊。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违抗父意的小子

1993年,陈华先生在他的自传《我的舞台生涯》中回忆道,自己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琼剧,看完琼剧后,还爱连哼带唱几句,有一次被做生意的父亲听到后,挨了一顿训斥。因为在父亲的观念中,“五子不入流”,他希望陈华要么好好地读书,要么长大后跟他做生意。

在家里父亲不让唱戏,他就跑到田野和荒坡上唱,赶上戏班来村里和附近村庄演出,陈华总是瞒着父亲去看个通宵。看多了,他还有样学样地模仿起舞台上的动作和唱腔,久而久之便与琼剧结下不解之缘。

10岁那年,陈华被父亲送到离家10公里的嘉积镇读小学,暑假时才回村。假期快结束时,父亲从城里回来接他上学,恰逢村里来了戏班,要连演三个晚上的琼剧。陈华提出看完戏再回城,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在前往嘉积的路上,陈华佯称肚子疼要方便,然后在灌木丛的掩蔽下跑回村里。但父亲后脚也跟了上来,气愤之余,用棍子将他打得遍体鳞伤,好在母亲拦阻求情,陈华终于可以在看完2个晚上的戏后再回城。

1944年,陈华的父亲到海口、府城一带做生意去了,此时当地的“玉香班”贴出招生广告,陈华一看,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应试,不想被录取了。班主王玉香看他年纪不大,声音清脆,但个子不高,就教他演“娃娃生”。

王玉香是陈华的启蒙老师,在他的训练下,陈华学会了用气、咬字、行腔和归韵等基本功,戏越演越多,名声也越传越远,在海口的父亲知道后,写信回家责怪母亲管教不严,还骂陈华是“败家仔”,但毕竟鞭长莫及,陈华照样演他的戏。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勤奋好学的演员

1945年,日军投降后,“玉香班”解散,另一个戏班子“歧彩班”的班主谭歧彩(1895-1967)看中了陈华,想吸纳他一起演出,但其父不允许,陈华被迫在嘉积镇帮父亲摆摊做买卖,但“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年春天,陈华悄然离家,投奔“歧彩班”去了。当时班里有著名生角韩文华、丑角陈乐元等人,他的启蒙老师、演旦角的王玉香也在班里。

陈华的父亲到戏班里找儿子来了,但谭歧彩料想他会来,便事先将陈华藏起来,然后三言两语就将其父打发走了。后来,谭歧彩亲自做陈华父亲的思想工作,肯定了陈华的演戏才能,终于说服了老人家。从那以后,陈华才可以心安理得地专心学戏、演戏。

在“歧彩班”,陈华决心拜韩文华为师,跟他学艺,每年冬季都有人想以高价挖走陈华,都达不到目的。

“在追随韩老师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老实地做人,认真地学艺。看到老师有空,就有的放矢地虚心求教,老师演出我就站在幕边看,边看边学,学他的唱法、表情、动作……。反正他的一招一式,我都不折不扣地学。年积月累,真的有点像他,故而观众给我送了一个绰号———小文华。”陈华在自传中写道。

陈红月告诉记者,父亲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家里还备有《辞海》和《辞源》这样的工具书。

在12月16日的“缅怀陈华、红梅、林道修表演艺术研讨会”上,著名琼剧演员陈育明说:“陈华先生和我都是韩文华老师的门徒,他学历不高,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是琼剧演员中文化素养极高者。我曾在他家中看到,书架上有文艺理论、名人传记、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民歌等书籍,演出之余,他还赋诗填词。作为师弟,我深深敬佩他一生好学的精神,并以他为楷模,永远激励自己。”

琼海塔洋镇琼剧名伶陈华,这才是真正的实力C位出道!

大胆创新的“陈华腔”

我国已故著名画家齐白石(1864-1957)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放在文学、戏剧和书法等其它艺术领域,也同样行得通。陈华先生模仿韩文华得到认可,但并不停留在“小文华”的境界沾沾自喜。

“(解放后)观众反映说:小文华演出很卖力,但演什么人物都是一道汤,没有个性。”陈华写道,这宝贵意见促使他从此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把挖掘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个性放在首位,时刻记住每个人的形象、风貌、举止和个性特征千差万别。

除了揣摩好人物个性,在唱腔的运用上,陈华也大胆创新,根据自身音域宽阔的特点,以腔带情,情景交融,自成一派。后来,观众将其唱腔特色誉为“陈华腔”(也称“陈华板”)。

琼剧理论家周庆辉认为:“尽管陈华多唱高亢的‘外线中板’,但他音域宽,腔调能高能低,高而厚,低而实,高低自如,听他唱戏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据陈华的同乡、省作家协会会员王锡钧分析,“陈华板”不是自然天生,而是他博采众长,在气口功夫上将传统的“下腹式”运气法与现代歌唱采用的“胸腹式”运气法融汇贯通,使之吐纳自如,唱戏犹似闲聊;他(陈华)的发声自有一套诀窍,以丹田作为底气支力点,充分发挥人体各个共鸣腔的功能和协调作用,在传统的“五音四呼”基础上吸收西洋科学发声法,注意声法的疏密,既保持了戏曲唱法的演唱风格,又汲取了歌唱方法的旋律特点,让声音富有弹性,悠扬动人;他的唱腔“字真”、“腔纯”、“板稳”、“韵浓”,行腔干净利落,让人百听不厌。

“陈华腔”在陈华的代表作《张文秀》、《红叶题诗》、《梁山伯与祝英台》、《彩楼招亲》和《狗衔金钗》中都有运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6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