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承载着海南人的浓浓思乡之情 明月老井寄乡愁
■ 本报记者 尤梦瑜
中秋佳节至,海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中秋主题活动。海南人对中秋节到底有多深的感情?海南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海南文化学者杨卫平,从海南的乡间老井谈到了海南人的中秋思乡之情。
“通过翻阅不少古籍、方志,我们不难发现,海南人民对中秋节、对明月的情感表达和民俗传统并不是那么丰富。总体来说,相比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海南,特别是在古时并没有那么浓厚的节日气氛。”杨卫平说。
在他看来,古时海南人民之所以对中秋节不太重视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影响。“首先,中秋节所在的这个季节,海南的台风比较多,自然气候所导致的灾害也较多;第二,从农作物的生长来看,古时候,在这个季节里,海南岛上的农作物属于‘青黄不接’的状况,特别是琼北地区的一些稻谷还未完全收割完。”正因如此,当我们翻看古籍时,不难看到海南民间关于中秋节的一些歌谣中会时不时出现有关“苦难”的表达。例如,海南当地气象农谚中就有:“水浸中秋月,雨沤元宵灯”。
客观的自然环境让海南人对中秋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然而,海南的包容与开放却让天上的一轮明月成为近现代海南人寄托乡愁的具象载体。对思乡之情的宣泄成为海南人与中秋节之间最不可割舍的“脐带”。
“海南是一个开放的海岛,无论是早些年还是当下,不少人选择来到海南打拼。不仅如此,解放前,‘下南洋’的热潮让一批批海南人背井离乡出外谋生。由此,中秋节对于来海南的人和离开海南的人都是一种盼望着团圆的精神向往。”杨卫平说。
杨卫平曾撰文专门分析过海南人对于“乡愁”的表达。他认为,同是圆形的明月与村中的老井,是海南人乡愁的具象符号。好似“大地的眼睛”,井让人想到了饮水思源,想到了背井离乡。海南的乡村中都有一口井,故乡的井中总是倒映着一轮满月;井庭建设得也很好,是村里供大家交流的场所。很多乡村的井也成为乡村景观,成为人们保留乡愁的地方。
随着城市的发展,街巷中的老井,有的井位于巷子中央,有的位于巷子头尾,井庭边上几乎都有一两张石凳或井围,便于街坊茶余饭后聚聊东家长西家短,街坊因了井庭,市井的生活也就热闹了起来。
“海南人把地上圆圆的井与天上圆圆的月亮联系了起来,成为这个海岛上人们追寄思乡的情怀。”杨卫平说。
(本报海口9月23日讯)
- 特朗普将受审(2023-04-04)
- 台积电掉进陷阱之后(2023-04-04)
- 北约出兵如果成真 中国必将“唇亡齿寒”(2023-04-04)
- 解放军将火炮和坦克搬上货轮搞演习(2023-04-03)
- 美国冻结白俄罗斯总统专机(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