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干部群众肩并肩 齐心协力谋脱贫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2018年我省要实现2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摘帽、8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3万贫困人口脱贫。如何确保贫困户按计划如期脱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各级部门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考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
省委书记刘赐贵强调,要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各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主阵地,真正走到一线、深入群众,切实把贫困群众的事当作自家事来办。还要注重激发群众的实干精神,着重解决好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2018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全省各级扶贫干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要求,转变作风扎根基层一线,带领群众解决基础设施、扶贫资金、开拓市场等难题,多举措打造“造血”循环模式,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驻村到户 精准施策
用心用情搭建帮扶爱心桥
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紧盯突出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超常规力度,创造性地把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好。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省集结最优“兵力”沉入到基层一线,啃下农村贫困地区“软、散、乱、穷”等“硬骨头”。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全省先后选派792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扎基层,他们走村入户,因地制策,用心用情搭建起帮扶爱心桥,引入社会资金、技术等资源,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澄迈县文儒镇珠宝岭村,长期以来,这个村庄并不像村名那样“珠光宝气”,村民生活贫困,村庄基础设施也跟不上,村里常年供电不足且电压极低,家用电器几乎成摆设。
2015年,从省物价系统选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曾德胜来到珠宝岭村,联系供电部门为村里改造供电线路。改造线路需要挪电线杆,用到村民的承包土地,为此曾德胜走访了村里每家每户,做好每位村民的思想工作,很快供电线路改造好了,村民家终于传来电饭锅煮饭的香味。
走访乡村,村民们只要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就说个没完。在澄迈县金江镇道南村,第一书记林云云带领村民们开芋头加工厂,把不起眼的芋头变成了致富宝;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亚上村,第一书记谢映辉成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帮助村民创立以村集体为独资股东的有限公司,发展村里特色产业豪猪养殖;在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第一书记谢有志帮扶村民成立蜂蜜合作社,组织大家学习养蜂技术……
扶贫路上,还有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事业献出了生命。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对俄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扬敬,在驻村工作期间患上鼻咽癌,他与时间赛跑,一年里拉来资金给对俄村修了公路,架起路灯,并帮扶村民养殖黑山羊,进行养蜂技术培训。对俄村的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起来。2017年3月3日,带着对对俄村的挂念和期望,第一书记陈扬敬永远闭上了眼睛。
据介绍,我省注重选拔工作经验丰富、有发展潜力的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将干部的优势特长与帮包村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真正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2017年,全省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378名,协调落实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995个,指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75个,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党心连民心 脱贫有信心
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
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是最前沿阵地的“基层作战单元”,我省把党建和精准扶贫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脱贫,不断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阜龙乡可任村,村党支部有明确规定,所有村里驻村工作队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成为一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村干部去贫困户家吃饭得交伙食费,党员干部要积极谋求项目,推进村庄经济发展。
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可任村积极谋求产业扶贫发展,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盖起菌种养殖场、黑山羊繁殖基地、黑猪养殖场,带领贫困户们探索脱贫致富路。“村党支部要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让党员帮扶带动村庄发展。”可任村党支部书记符焕南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农村要脱贫,基层党组织是关键,以党员干部、致富能手为主的“领头羊”更是关键所在。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我省重视培养村“两委”班子,督导村“两委”班子落实扶贫政策措施到位,精准实施产业帮扶、“三保障”等扶贫项目。2017年扶贫工作动态调整中,我省还首次实行村向乡镇、乡镇向市县签订精准识贫退出承诺书制度,把责任压实到一线,提高扶贫质量。
“咩咩咩……”每日傍晚,在定安县龙湖镇桐树村路口,都能看到村民王育赶黑山羊的身影。曾经是贫困户的王育,这两年通过养殖黑山羊增加收入,已实现脱贫。“这养羊也得靠技术,我的养羊技术是从村党支部书记陈宁那学来的。”
陈宁是桐树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的6名党员干部每人出资10万元,牵头成立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并不顺利,因为缺乏养殖技术,买回来的种羊养了两个月死了近半。后来,陈宁和支部其他党员到琼海、万宁等黑山羊养殖户那里学习取经,合作社逐渐走向正轨。陈宁也号召村民、贫困户以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率领大家一起致富。
截至2017年底,我省贫困地区15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由村“两委”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的188个。基层党支部、党员干部参与到合作社运营,可发挥出党的政治、组织和群众优势,也凝聚了资金、技术力量向外闯市场。党员干部和群众合作互动,既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也为党员实践提供平台,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村党组织活力。
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
“造血”循环模式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当前,精准扶贫已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必须充分调动起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要让贫困户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的原则,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重视推广“造血”循环模式的产业扶贫,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加快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扶贫路上,先要引导扶志、扶智。经过实践总结,我省开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每周播出一期节目,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技术、扶贫政策宣讲、脱贫带头人励志故事等等,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愿和能力。
为加强干部群众的交流,我省设立2690个夜校教学点,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乡镇扶贫干部、村“两委”干部和贫困户集中收看。同时,还开通了脱贫致富服务热线961017,在夜校节目直播期间,各相关职能部门派专人现场接听群众来电,受理贫困群众对精准脱贫相关政策、法规的咨询,以及在产业发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诉求。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谭连村村民占尊科看了夜校节目后,决心去学养牛技术,但又苦于没有资金买牛,他打了脱贫致富服务热线961017咨询后,又去找扶贫干部帮忙联系银行贷款,决心靠自己双手劳动脱贫。
干部“联抓”群众“联心”,有效破解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使各级党员干部在攻坚拔寨中“拧成一股绳”,也让贫困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屯昌县枫木镇罗案村贫困户陈明德家有妻儿老小六口人,全靠他平时打散工和种一亩薄田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村里创办了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干部鼓励和动员陈明德加入合作社,当起放羊倌。
陈明德说,以前觉得外出打工,家里妻儿老小无人照顾,做生意又缺本钱,自己只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有了养羊致富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
- 省纪委监委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2025-01-04)
- 【图】i驾族·云驾车载蓝牙试用获得通过啦!(2024-11-08)
- 我国将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2024-10-3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入选高校书院联盟成员单位获“最佳展(2024-10-14)
- 教育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不提前教小学内容(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