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垦革新”系列报道之产业突围

移动版    时间:2018-10-15 16:00

面对“一胶独大”“一农独大”的困境,海垦打通产业痛点、发力供给侧——
产业突围

  “海垦革新”系列报道之二

  ■ 本报记者 李关平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海垦南金农场公司包蜜园村人气颇旺,这个农旅结合的村子,每天迎来游客四五百人采摘、吃农家乐。

  “低产胶园年亩产值500元,种上新品种菠萝蜜、杨桃后,年亩产值超5000元。”近日,南金农场公司职工张太辉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种植结构调整后的变化。

  不仅如此,海垦控股集团投资委员会刚刚审议通过该公司两个南丽湖周边的旅游休闲投资项目,果园可作为“环境”卖钱,不砍树、不新增1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公司和职工每年能有保底1000元的新增收入。

  这,正是当前海垦产业发展的缩影。拥有海南五分之一的土地资源,海垦自然禀赋优越,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相对单一,“一胶独大”“一农独大”是困扰其发展的产业“痛点”。对此,海垦正不断探索,谋求产业突围。

  “一切变化,都与革新相连,没有革新就没有发展的驱动力。”海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思涛表示,转企改制后的海垦,“轻装上阵”闯市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从未如此紧迫!

  从行政体制改革到经营领域改革

  抓住“牛鼻子”

  谋求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的两个月,有关上市公司海胶集团的两个消息颇受资本市场关注。一是海胶集团宣布将进行综合改革,胶园将公开招标承包,做好胶园综合利用的文章。

  第二条消息是,海胶集团与海垦控股集团签订协议,解除8.82万亩单产低的胶园土地承包关系,获得补偿金共计11.17亿元。

  拥有土地资源,念好“土地经”,是海垦当前经营成败的关键。种种迹象表明,海垦在完成行政体制改革后,经营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已经上演。单一的产业结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这是转企改制后海垦面临的严峻考验。

  不仅如此,在海垦上千万亩的土地上,除了橡胶,还种植着芒果、荔枝、胡椒、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但是同样都存在缺乏下游产品的困境,没有形成产业链条,难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改革迫在眉睫,但是问题千头万绪,如何才能抓住改革的“牛鼻子”?“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海垦要闯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2017年,在开展了一场“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后,海垦党委统一了思想、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从供给侧发力、从生产端入手,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淘汰无效、低效的产能、产品,才能赢得市场青睐,企业才能获得提升和长远发展。”杨思涛说。

  从“小散弱”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整合提升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9月26日,位于儋州蓝洋的海垦莲花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工地上,千名工人正在“大会战”。景区已经雏形初现,如果不是经人指点,很难看出这是在采石坑上建起的景区。

  1990年就到当时的蓝洋农场工作的郑夏鸿,如今是莲花山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时莲花山因富含石灰岩矿石被大肆开采,留下了6个采石深坑、4条长长的山沟和破碎的山体。而附近的蓝洋温泉,曾经闻名岛内外,却十年如一日提供“温泉泡池+温泉蛋”,早已失去市场竞争力。

  “这都是蓝洋的痛!当前我们正在对莲花山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注入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出一个观光、休闲、养生的旅游胜地。”郑夏鸿说。

  而主导这一系列开发的,是新成立不到1年的海垦旅游集团,目前该集团还同时开发母瑞山红色旅游、垦区房车营地等多个项目。

  “以前这家农场开发个景点,那家农场搞个旅游公司,小、散、弱,不能统筹规划发展,缺乏竞争力。”海垦旅游集团董事长石向荣表示,集团成立后,整合和优化垦区旅游资源配置,高起点规划垦区旅游产业,一张蓝图干到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与旅游集团相似,围绕着“八八”战略,海垦果业、胡椒、草畜、南繁、咖啡等一批产业集团相继成立,实现资源资产整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这些企业经营势头良好,全部实现盈利。

  南繁育制种是海南农垦承担的两大国家级战略任务之一,南滨农场转企改制成立的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正是服务于这个国家战略。“集团正在建设中国南繁科技城。”南繁产业集团董事长徐强富摊开项目规划图,激动地说,这片土地上将集育制种基地、科研机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生活服务、信息服务等于一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南繁硅谷”。

  作为大型国企,海垦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学习上海光明集团经验,打造让海南人民放心的优质“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

  从市场封闭到全面走出去

  进入“全球产业链”

  参与国际竞争

  海垦将把橡胶种到赤道非洲地区。

  今年9月1日,塞拉利昂共和国总统比奥在上海会见杨思涛时表示,将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支持海南农垦在塞拉利昂投资建设天然橡胶10万公顷和水稻3.5万公顷项目。

  相比低纬度赤道地区,我国橡胶主要种植区域产胶量较低,比较效益不明显。海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任飞表示,我国是天然橡胶的消费大国,天然橡胶更是战略物资,海南农垦必须在保持200万亩核心胶园的基础上,积极“走出去”参与区域合作,掌握更多的天然橡胶资源。

  2017年,海垦控股集团通过旗下境外投融资平台,完成了对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天然橡胶加工贸易企业KM公司45%股权以及新加坡ART橡胶贸易公司62.5%股权的收购。此举,令海垦天然橡胶控制量今年开始可超240万吨/年,成为全球植胶面积最大的企业,在天胶市场上具备更大的话语权。

  今年8月,马来西亚橡胶局局长默德诺来到海垦洽谈合作。他带来了改性橡胶沥青道路技术,能使沥青道路寿命提高50%,希望与海垦合作将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星期后,海垦与马来西亚橡胶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海垦曾被称为中国的“橡胶王国”,为中国天然橡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但也相对封闭,市场意识淡薄。如今,多元化发展的海垦,旗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海垦胡椒公司布局柬埔寨,建立中柬胡椒生态产业示范基地,谋划建设胡椒加工厂;海垦草畜公司积极谋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并购牧场、合作发展等形式,开展肉牛养殖。

  “我们坚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海垦控股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梁春发表示,海垦在环保、新能源、海洋牧场、医疗养生、会展、大宗商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产业上放眼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寻求发展空间,谋划产业发展新亮点。

  从制度僵化到创新发展

  建立快速审批机制

  实行人才强垦战略

  胡椒价格上涨时要大批量出售,下属企业得事先上报,然而市场瞬息万变,等批下来时价格却下跌了……这是曾令海垦人颇为尴尬的一件事。

  海垦旗下企业分布于全省各地及多个产业领域,在转企改制后,政企不分的思维依然存在,需要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转的市场化体制机制来为企业提质增效。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与优化产品供给一样,对于海垦来说同样重要,这也是新一轮农垦改革的关键。”海南省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业侨表示。

  今年初,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海垦设立投资委员会,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并对原有授权清单进行调整和完善,放权松绑、明确责任和受理时限。手续完备的情况下,项目从立项到获得批复比原来提速约50%。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7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