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此前似乎完美躲过贸易战搏击的生物医药行业此番被美国列为技术敏感的27个行业之一,将对交流密切的中美两国生物医药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提示我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全球两个体量最大的经济体开展贸易角力时,无论出于什么样崇高的理由,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置身事外。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评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6月15日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以来,生物医药行业仿佛是一个世外之地:虽然隐约听见外面的隆隆炮声,但此处依然熙来攘往,祥和繁荣。
然而治病救人的崇高目标也无法再让这一领域独善其身。10月10日,美国财政部下辖的投资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Investment Security)出其不意地发布了一项行政决定——从11月10日起将对27个美国行业的外商股权投资实施更严格的审查,这一新政普遍被认为是针对中国。除了半导体、飞机制造、芯片等传统敏感行业,生物科技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iotechnology)赫然在列。这除了将可能对人员、技术、资本交流日益密切的生物医药领域造成不小的阻碍,还释放了一个糟糕的信号。
根据《纽约时报》10月10日刊发的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通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收紧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到27个美国敏感技术领域,其中就包括生物医药行业。与此前只专注于并购和多数股权收购的审查不同,新的CFIUS的审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少数股权的投资以及成立合资公司,也都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
根据新规,外国投资者必须向CFIUS报备其收购或投资行动,并上交一份目的计划书。此外,如果CFIUS认为对美国敏感科技进行投资的外国投资者有能力接触非公开的科技信息,或是参与公司决策性意见(例如成为董事会成员),则可否决该笔投资或收购计划。
而这一——自2017年以来,中国资本正在爆买美国生物医药资产——已经成为了中国风险投资和私募资金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显著趋势。据彭博、英国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西方主流财经媒体的跟踪报道,2017年以来中国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创下了历史纪录。
美国的生物医药初创企业2017年募资了1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其中源自中国的资本达到了创纪录的35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评价说,中国已经是美国生物技术初创公司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