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悠悠古琴声背后竟然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移动版    时间:2018-10-16 20:03

撰文/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古代乐器中,琴是非常特殊的。《诗》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在古代,琴被看成“乐之统也”,琴是“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在乐器中地位崇高。但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古琴了。


那么,古琴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其中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知力君今天为你一一揭秘!



古琴是怎么发明的?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尚书·益稷》记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在管弦乐器还没有被发明之前,人们就使用石头、陶土制造乐器(如我们今天在博物馆能看到的磬和埙),用来娱乐精神、陶冶情操。

磬是一种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


埙是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呈圆形或椭圆形


琴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音箱共鸣、弦的长短和弦的粗细与音调变化的规律性有了认识,所以古琴的发明,无疑把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按照古籍记载,最初的伏羲之琴可能只有一根长七尺二寸的琴弦。神农时代的琴使用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身。舜帝时琴已发展为五弦,周文王时发展为七弦。人们常说禹迹茫茫,夏王朝之前的伏羲、神农之世,就更加渺远不可考了,所以这些记载未必都完全可靠。但这些记载却提醒着我们,从琴弦数的增减、到琴弦材料的进步、琴身使用木材的筛选等,古琴的发明,也曾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历程。




古琴背后的政治意义

《尚书》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要读懂这些话,明白琴为什么曾被看作是帮助帝王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了解古人的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了瑰丽想象的世界。想象是人类创造世界最重要的推力。论及古人为什么造琴、古人依据什么造琴,就必须了解古代人对于世界的想象。


古人想象的世界天圆地方,天地之间是依靠几条大绳子维系起来的。而天地之间,不同季节吹动的风的方向也是不同的。这风有八种,简称八风。八风各有称谓。立春吹来的叫条风,春分吹来的叫明庶风,立夏吹来的叫清明风,夏至吹来的叫景风,立秋吹来的叫凉风,秋分吹来的叫阊阖风,立冬吹来的叫不周风,冬至吹来的叫广莫风。古人认为是八风给世界带来季节的变换。一年之中风调雨顺,则阴阳协调而五谷丰登,五谷丰登则国泰民安。


大风在天,人怎样才能影响到它如何吹动呢?这就要依靠音乐的力量了。《吕氏春秋·古乐》说:“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乃定。”《淮南子·泰族训》中说:“夔之初作乐也,皆合六律而调五音,以通八风。”宫商角徵羽五音,就是“通八风”的力量


琴乐拥有变更气候的力量,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吕氏春秋》载朱襄氏治天下“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士达造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更神奇的故事见于司马迁《史记·乐书》。书中写师旷为晋平公鼓琴,琴声不仅呼唤来十几只玄鹤,延颈而鸣,舒翼而舞,而且可以直接带来风云变幻、暴风骤雨降临,甚至使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而在农业社会,风调雨顺就是最大的政治。因此,在充满想象的世界里,能调和阴阳的古琴,寄托着人们对掌握幸福生活的渴望。




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加入“知力中小学生科学群”

青少年科普内容与活动、粉丝福利!

在这里抢先获得!




少年科学粉每日一题

上线啦!

知力君根据科普文章的主题和中小学生的学业拓展,形成每日一题,帮助青少年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结合本期的这篇科普文章,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初中历史】知识点。


点击“阅读原文”赶紧参与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7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