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6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及获奖单位代表分享扶贫心路历程

移动版    时间:2018-10-25 08:12

6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及获奖单位代表分享扶贫心路历程
榜样力量催人向上 奋斗脱贫一起幸福

  ■ 本报记者 傅人意 通讯员 潘志勇

  “我最初10次去百色时,每次都是流着眼泪离开的。村民的生活太困难了,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生活‘四个不上’,不上学、不上桌、不上床、不上厕。”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陈开枝回忆起20多年前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扶贫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10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省人大会堂举行。陈开枝等6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及获奖单位代表,讲述了脱贫攻坚的心路历程和感人故事,引起强烈反响。

  尽管已是78岁高龄,但是陈开枝声音洪亮,思路清晰,全程15分钟坚持站着演讲。20余年来,他始终心系百色这块红土地,先后去了100余次,身上时刻带着贫困学生的救助信,共筹资近3亿元,帮助百色新建、改建了242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65岁的时候我已经退休了,有人问我还来百色吗?我说,只要我健康活到85岁,我要去100次百色,继续当百色人民的‘打工仔’!”陈开枝的演讲,引起台下热烈的掌声。2017年8月,他提前8年实现了100次到百色的诺言,他已经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武警海南总队海口支队执勤一中队指导员张仁杰表示,陈开枝老人“生命不息,扶贫不止”的精神让人深深折服。“作为武警官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脱贫奔小康,产业是关键。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渠伟和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在作报告时,介绍的扶贫经验引起台下观众强烈共鸣。

  渠县贫困村基础条件较差,张渠伟利用“引老乡、建家乡、助脱贫”的方法引人才回乡创业;他提出了攻坚督战队暗访、专题片曝光亮丑等20余种脱贫攻坚工作方法,破解督导、推进、监管等三大难题。渠县累计退出贫困村57个,减贫12.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2%。

  “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引导一些企业家、有能力的乡贤回乡当致富带头人。”省国资委驻屯昌县新兴镇下屯村扶贫工作队干部杨来军表示,海南的农村和扶贫工作也特别需要这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

  “河南省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以‘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扶贫扶志、惠及民生’为抓手,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用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干劲脱贫攻坚,让人深受启发!”省农业农村厅产业脱贫办公室副调研员于志华认为,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可以带动贫困户参与组织化产业经营,提高扶贫成效,促进农民增收。

  教育扶贫,虽不像其他扶贫工程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能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教育的力量在于感化,脱贫攻坚就是让所有人携手走向幸福的美好生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欣为观众讲述,作为一位“上海爸爸”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为100多名孩子坚守属于他们的公平的感人故事。

  作为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队队长,他提出教学“双十标准”,帮助学校实现办学水平、教学成绩的跨越式提升,小学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日喀则市名列前茅,初中部中考成绩稳居西藏自治区第一名,连续两年高考上线率实现100%。

  “只有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改变命运。”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2017级美容班学生邢钧婷说,听完报告会深受启发,陈开枝老人的扶贫精神让人感动,“上海阿爸”对教育扶贫的执着也让人印象深刻,“以后我会更努力学习,也希望有能力帮助更多人改变命运。”(本报海口10月24日讯)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7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