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海口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资源本底优厚

移动版    时间:2018-10-25 16:00

    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从2018年10月21日起,已经进行到4天,海口湿地经验作为全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案例之一在会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得到了众多与会嘉宾的点赞。大会也将在25日公布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名单。

  作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热门的候选城市之一,在答案揭晓前,本报今天为大家解析,海口为什么会举全市之力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能够给海口带来什么好处等问题。

  创建之路任重道远

  国际湿地城市是指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决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由中国政府提名,经《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独立咨询委员会批准,颁发“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的城市。其主要认证标准为行政区域内应当有一处(含以上)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或者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或者国家湿地公园等,并且湿地率在10%以上,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

  海口自古有“水城”美誉,河流、沼泽、湖泊、水库纵横交错,目前共有湿地面积29093.09公顷,有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湿地率达12.7%,湿地保护率达到55.53%,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资源本底优厚。

  2017年3月,海口市政府印发《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和《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批准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积极推荐海口市申请认证国际湿地城市;2017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海口申请认证国际湿地城市给予大力支持;2017年10月,海口市入围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认证名单;2017年12月,五源河、美舍河两个湿地经国家林业局同意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2018年6月,海南省首个湿地保护协会——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挂牌成立;2018年8月,海口市美舍河治理阶段性完工暨科普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举行……

  自海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持续推进“双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等五年发展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把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海口发展的最大本钱和核心竞争力,将湿地保护恢复作为创建人民幸福家园的民生工程、构筑海口绿色基础设施的百年大计、维护美丽海口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永葆国际旅游城市活力的基础条件,以“双创”“双修”为抓手,以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创建独具特色的“国际湿地城市”。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意义

  海口为什么要争创“国际湿地城市”这个称号,这个称号能够给海口这座城市和人民带来什么好处?

  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为人类提供了大部分淡水和大量食物、纤维、药材等必需品,构筑了防灾减灾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美学、教育、娱乐等服务功能,在维护地球生态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非常重要,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人类从古至今历来逐水而居,从依赖湿地到认识湿地再到如今的利用湿地,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湿地紧密相连。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全球性问题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并明确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到202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纳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制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明确了“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等30多项改革任务;“湿地分类”首次纳入了国家土地分类标准;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开启了“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本钱”“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反复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湿地作为海口市独特的优势资源,除了让市民游客感受到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外,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有利于促进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在推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强化湿地保护工作、宣传和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升海口城市整体形象、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海口扩大国际影响力、助力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为海南引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岛添砖加瓦。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77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