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发公开信指控前董事长:密会刘成昆挪用2.4亿公款
10月24日9时30分,“伊利谣言案”中的邹光祥、刘成昆被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人民法院一审判以寻衅滋事罪。与此同时,伊利集团在官网发表《常年屡遭破坏 伊利苦不堪言 被迫公开实名举报信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公开指认谣言事件的幕后关键人物是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对郑俊怀提出3大指控,并呼吁对当年2.4亿元挪用公款案进行公诉。
伊利官网发出的公开信截图
伊利称,已在昨天正式向正在内蒙古的中央巡视组递交了相关材料,“期待一个公正的交代”。
对于审判情况及伊利公开信内容,郑俊怀代理律师——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航远今天对新京报记者称“还不知情”,暂不回应。
指控1:郑俊怀密会刘成昆提供相关信息?
伊利在公开举报信里称,在该案长达5天的公开审理中,检方出具的证据显示,刘成昆供述案发前,郑俊怀主动约他在北京建外SOHO见面,向其提供了谣言案文章中的相关信息。检方还在庭审中提供了刘成昆的聊天记录。这些记录显示,他对其合伙人董敏说:“只能用小说的形式,信息源不真实。”董敏答说:“可以搞一个小说系列,不好写的都用小说手法写……把料一个个爆出来,不行就小说体……”
随后,刘成昆在朋友圈预告:“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当晚,他将相关文章发表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并发到一个200多人的财经记者群里。同在该群的邹光祥看到后,主动添加刘成昆微信询问更多情况。3月26日,邹光祥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稿件。
公诉人出具的证据还显示,刘成昆与郑俊怀(微信名“关怀”)之间有微信聊天记录,谣言引爆网络后刘成昆向郑俊怀汇报说,“给我更多消息,才能接着写”。邹光祥在庭审中曾表示,不知道刘成昆和郑俊怀的关系,不知道背后这么复杂,要是当时知道,自己才不会跟进这个事情。
指控2:郑索要巨额非法利益,“保护伞”致旧案处理不彻底?
伊利说,2004年郑俊怀及其背后保护伞合谋拟侵吞国有资产,将大量伊利资产变相转移出去,尚未落实就被抓。郑俊怀出狱后起诉呼和浩特市政府索要,多次败诉转而要求伊利配合将资产落实到其名下,因是违法犯罪,伊利予以拒绝。“自此他们便开始打击报复,长期造谣、诋毁、迫害伊利及管理层。”
根据报道,2004年,时任董事长郑俊怀等人违法挪用公款、购买国债造成巨额亏损、家属持有公司巨额股份事发,俞伯伟、王斌和郭晓川3位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向郑俊怀等人发起质询,后临时董事会罢免了俞伯伟,独立董事王斌离职,引发伊利“独董风波”。同年12月,郑俊怀等5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巨额公款用于个人营利被刑事拘留。
2007年,负责该案件的内蒙古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处处长贾岐忠曾向新华社披露:“针对此案涉案金额大、人员多、地区广,资金往来复杂等情况,我们又兵分多路,先后赴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浙江、安徽、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吉林、辽宁等14个省市开展工作,调查询问相关人员300余人次,提取各类证据10万余份。经过检察人员近五个月的努力,迅速获取、固定了主要的和关键的证据,形成案卷 78 册。”后经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查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供认不讳、随时可以提起公诉的,是郑俊怀挪用2.4亿元公款的犯罪事实。
伊利甚至在公开信里直接指出,“当时内蒙古一些领导不断给伊利管理层施压,要求配合将郑俊怀被捕前非法转移出去的资产落实”,并认为当年对郑俊怀旧案的处理不彻底及“保护伞”运作假减刑,“这一涉案数额在当年足以让郑俊怀在监狱度过余生。”
指控3:郑造谣管理层破坏伊利?
伊利称,在起诉呼市投资有限公司屡次败诉后,郑俊怀开始纠集一批写手和网络打手,一方面炒作包装自己是“受害者”;另一方面对伊利管理层进行人身攻击、污蔑、迫害,“各种手段污蔑伊利管理层、收买个别司法人员非法窃取伊利管理层及家属信息再炮制谣言扩散、在伊利发年报等敏感节点炒作扩散黑稿”,其中两次直接导致股票暴跌。
呼吁公诉郑2.4亿款项案件
伊利在公开信中提出,当年已坐实、证据链完整、当事人供认不讳的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及诸多涉嫌重大经济违法犯罪线索的78册案卷,14年来一直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现在这些案卷转至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恳请检察机关向社会公开这78册案卷,并对郑俊怀违法犯罪事实依法提起公诉”。
此外,伊利还称郑俊怀多起重大经济犯罪中有一起涉嫌侵吞黑龙江两亿国有资产,已就这一涉嫌违法情况向黑龙江省监察委寄出了几十封实名举报材料并确认收到,希望黑龙江省监察委公开被郑俊怀控制的公司收购三道牧场的整个过程及相关文件。
伊利表示其“所反映的情况都是客观、真实的,愿意对此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已在昨天正式向正在内蒙古的中央巡视组递交了相关材料。
来源:伊利官网、新京报
更多新闻
点击阅读原文可读伊利举报信全文
↓↓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