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治水 海口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获国办表扬
“九龙”变“一龙” 统筹推进治水
谭小茹介绍,为高效推进海口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海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践行绿色发展,成立了海口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和海口市六大专项整治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专项指挥部等作为工作组织机构,水务、环保、国土、城管委等11个部门参与,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按照区域整合、流域统筹、专业衔接、技术协调的总原则,负责统筹、监督、协调全市的治水工作。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合力,通过加强合作、互相支持,通过高效的沟通协调、强有力的实施推进、严格的监督管控、全方位多角度履行政府对项目公司的监管职责等,建立了健全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为水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全程技术把关 创新治理模式
“水体治理离不开观念转变,海口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市场运作,确保治水市场化、专业化。”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治水上,海口通过实行“PPP+EPC+跟踪审计+全程监管”的模式,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治理方法,摸排和治理水体沿线的排水口,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底泥,消除河道内源污染,以及聘请专家团队作为治水设计监理,对水环境治理进行全过程技术把关,确保水体治理成效。
此外,海口在水体治理过程中,还与河长制建设紧密结合,坚持高位推动,健全体系,形成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共设立四级河长1420名,构建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高效推进治理工作。
坚持特色发展 有效控制成本
小到公园长凳该怎样设计方便市民游客休息、大到距离多远建设广场和厕所,园区要种植什么花草等问题,海口在水体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场地现状条件、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与设施,将节约成本和坚持特色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以美舍河为例,在河道沿线浅滩湿地和树岛的建设过程中,海口就地回填利用河底淤泥,既避免了淤泥清运的二次污染,淤泥中的富营养物质为红树等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凤翔湿地公园段建设的中水回收泵站,将八级人工梯田湿地的出水作为再生水回用于公园及美舍河沿线绿化的浇灌。此外,美舍河生态修复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市民享受生态修复成果,增建市民活动广场22个、面积11911平方米。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海口把美舍河打造成为全市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示范和模板,继而全面推动全市32个城镇内河(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助推城市更新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 保障治理长效
在以前,黑臭水体(河湖)管理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市民对治水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各级河长工作动态、全市水体情况以及12345政府服务热线投诉件处理等这些涉及到海口水体的重要问题,无法轻易汇总到一起的;如今,这些重要信息都集中呈现在“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海口水体变化,一目了然,在畅通信息渠道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共治。据市河长制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共收到水体管理举报投诉9185件,处理率、办结率达到100%。
据了解,海口在治理黑臭水体中,不但重视建设,更重视监管。为了提高黑臭水体(河湖)治理的监管水平,海口市不断探索打造建立多元化信息互通和共享机制,通过整合海口市“12345”信息平台、水利(三防)河湖库管理平台、以及河湖长管理信息巡河APP等资源,建立起河湖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海口可以充分收集黑臭水体(河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问题清单有效地发送到河长或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处理。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来监管问题整改的落实情况,能够起到对河长、相关部门以及治水企业的监管作用,也是作为评价黑臭水体(河湖)管理水平的依据。
同时,为加强监督考核,保障治水效果,海口先后出台了《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水体水环境监督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了各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强化监督考核作用,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实行环保、水务、农业、林业、海洋、环卫、城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促进水体治理的高速有效;推进河长全覆盖,力促“管治保”责任全面落地。在落实河长专管员配置上,对全市水域卫生管理实行属地管理,实施城镇水域环卫PPP一体化全覆盖,严格落实水域保洁。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