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还有这种纯天然方法?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养生

移动版    时间:2018-12-16 04:06

年长者的精神家园

掌上伙伴,伴您夕阳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人们常说,出门看皇历,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养生有吉时。每天的十二个时辰,如果顺应时辰的规律作息,其实就是一种纯天然的养生方式。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养生。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我们中国人充满智慧的十二时辰和相对应的十二经吧!



1. 夜半子时(23点-1点)


夜半,地支中称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此时正值天地阴阳转化之时,是一天中阴气过盛至极点,阳气刚刚萌动的时刻。

子时是胆经当令。若胆气受伤,就会影响人体的气机生发功能;若胆汁受到影响,就会影响消化功能;若胆魄受伤,就会使人心惊,易怵惕,胆小怕事,疑神疑鬼等。


所以,此时是黄金睡眠阶段,应睡眠以养胆气。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


而此时,身体如果不能得到完全休息,身体机能无法获得完全修护,很容易使隐藏的健康危机爆发出来,代谢力、免疫力将会下降,人体机能也会大大降低,容易罹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


所以,一定要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



2. 鸡鸣丑时(1点-3点)


鸡鸣,地支中称丑时。是天地阴阳消长之时,是一天中阴气逐渐减退,阳气逐渐生长的起点。此时天地间似有一双大手,正把夜幕与白天互相扭转。


在丑时初,人的阴阳之气会有一次更替,所以会小醒一会儿,继而进入更深层次的睡眠。。

丑时是肝经当令。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担负的新陈代谢与解毒重任。


肝气受伤,势必影响人的情绪,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燥,易生肝病,脸上晦暗长斑,还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所以,此时一定要安睡,以利于肝脏解毒功能。


3. 平旦寅时(3点-5点)


平旦,地支中称寅时。是天地阴阳消长之时,是一天中阳气逐渐回升,阴气逐渐消退的时刻。


在寅时初刻,人的阴阳之气又有一次交替,就会醒一小会儿,继而再进入深度睡眠。此时,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处早已显现一线生机,老虎也蠢蠢欲动,是为寅时。


寅时是肺经当令。此时肺经旺盛,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寅时人体开始由静转入动,对血气的需求量开始增加。


血压高的人此时血压会有波动,会加重心脏负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凌晨三四点容易犯病的原因。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血压晨峰。


另外,寅时,有肺病者反映也会更强烈,如咳嗽或哮喘而醒。但是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此时睡得越熟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气血平均分配。


4. 日出卯时(5点-7点)


日出,地支中称卯时。是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是一天阳气适中的时候,这时可以继续睡一会儿,也可以起床了。


古人告诉我们,要日出而作。在古代,这会儿,官员们要上早朝、清点人数,称为“点卯”。


卯时是大肠经当令。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然后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与营养,排除渣滓,是人体排便排毒的最好时候。


因此,起床后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此时,,慢性结肠炎的人服肠胃的药,效果也最好。


5. 食时辰时(7点-9点)


食时,地支中称辰时。是一天阳气最盛的开始,也是吃早餐的时候。此时起床就无需任何理由了。如果此时还不起床,就会影响胃经的流注。


辰时是胃经当令。《黄帝内经》有谓“胃为水谷之海”、“人以胃气为本”,也就是说此时要吃早餐了,不吃早餐则是早衰的开始。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最好。


因此,胃不好的人此时补胃效果最佳。但是胃不喜干燥和烦躁,所以要保持温润状态,可以喝点温白开水或清茶,早餐不宜过多,胃腑刚刚上班还没有进入状态,要缓缓地养护。


另外,过于燥热的食品也容易引起胃火旺,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则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6. 隅中巳时(9点-11点)


隅中,地支中称巳时。是一天中阳气最为鼎盛的时候,也是我们一天中的第一个黄金时刻,工作效率最高。


巳时是脾经当令。脾主运化,脾造血,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与口,其华在唇


此时,脾把早餐进行运化,将水谷精华输送到全身,把饮食的糟粕传送至大肠。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也会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则标志寒入脾经。


此外,脾与胃刚好相反,脾厌湿黏之气,而喜欢干燥清爽。这个时候可以顺应脾气喜清的特点,做些高雅、让人心情舒畅的事情,


比如老年人可以读读书、练练书法、听听悠扬的音乐、养养花、种种菜等。总之脾主四肢,此时活动四肢,对养脾、健脾是最有好处的。疲倦时可以静坐养神,宜“寡言语以养气”。


7. 日中午时(11点-13点)


日中,地支中称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旺盛的极点,太阳正运行到天宇之中,光线最强烈,也是阴气生发的起点。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


午时是心经当令。此时,心经气血最旺,是阴阳两气交接之时,必然有寐有寤。


古人云:“子时不睡耗其阴,午时不睡伤其阳”,此时睡午觉会调整阴阳,使人的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从而焕发精神,增强免疫力。


此时也是午餐时间,午餐要吃饱,但不要酗酒,也不要生气或过度劳累。不过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午餐只宜吃八分饱,不宜太油腻。


8. 日昳未时(13点-15点)


日昳,地支中称未时。是一天中阳气渐衰、阴气渐长的时候。此时,已过正午,太阳开始偏西,这时的太阳位置,与隅中是相对的。


日中时人们会有些困顿,但此时,要从困顿中醒来,慢慢调整,将是一天中的第二个黄金时刻,可抓住时机,高效地工作。


未时是小肠经当令。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将从胃传来的食物进一步进行消化,把水液传入膀胱,糟粕归于大肠,精华营养上输于脾。


此时吃一些助消化的药或食物,能促进小肠对营养的吸收。同时,适当喝点水,静坐养气也会有好。小肠的工作环境既不能上火,也不能着凉


上火会干咳,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着凉则不能把清的水分很好地输送入膀胱,大便就会稀薄,给脾输送的精微物质也减少,人的营养状态和精气神就会差很多。



9. 晡时申时(15点-17点)


晡时,地支中称申时。是一天中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生长的时候。现代人一日三餐,但秦汉时期,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这是第二次吃饭的时候。据说这时猴子的叫声最为清亮,因此,称为申时。


申时是膀胱经当令。此时,是排毒的好时机,膀胱贮藏水分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则循环在体内,这时可多饮水,以利于清洗膀胱,或通过运动促进膀胱清除人体代谢的废水。


此时一定不要憋尿,久了膀胱括约肌会出现弹性减弱的状况。另外,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此时,人体温较低,阴虚的人最为突出。


所以,适当活动有助于津液循环,放松放松心情,喝点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10. 日入酉时(17点-19点)


日入,地支中称酉时。是一天中阴气与阳气持平的时间,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与卯时相对,卯时是日出而作,酉时是日落而归,是古人留传给我们的智慧。此时,人们开始收工返家。


酉时是肾经当令。是肾吸收储藏五脏六腑输送来的精华物质的时间。此时应注意,激烈的运动会损失精气,肾虚的人,尤其是肾阴虚的人,此时服用滋阴补肾的药效果会比较好。


酉时天地自然之气开始闭藏,阳气收敛于内,人在这个时候应当“无扰筋骨”,不要劳作太辛苦,节奏最好慢下来。


这个时间特别适合做一些养肾的活动,如按摩腰部或足底的涌泉穴等,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选用。另外,晚餐勿太饱、太迟。否则,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11. 黄昏戌时(19点-21点)


黄昏,地支中称戌时。此时,阴气始盛,阳气渐消,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是一天中阴气开始旺盛的时候。这时,可安静的读书或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


戌时心包经当令。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它是心脏的卫士,能代心受邪。


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这个时候养生同养心一致,心脏不好的人在此时按手厥阴心包经,效果最好。


此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最好的运动是散步,不仅有助于消化,还有利于保养偏好欣喜情绪的心脏。



12. 人定亥时(21点-23点)


人定,地支中称亥时。此时阳气殆尽,阴气充盛,也是一天中最后一个时辰。据说这时候猪睡得最香甜,发出鼾声最响亮,是为亥时。


人定,也是人静,“阴盛则寐。”这时候应该安抚心情,切勿心浮气躁,应尽快睡觉。


亥时三焦经当令。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够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都十分有益。


此外,身体上盛下虚、上下不调的人,此时可服调理的药,效果会比其他时辰好。此时,最忌生气、狂喜、大悲,应心平气和地入睡,以便三焦经很好地发挥沟通胸腔、腹腔、盆腔的作用。



十二时辰饱含着中国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智慧解读,指导着子孙后代过好当下。


养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在相应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顺其自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希望大家都可以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纯天然养生!


来源:国医健康;编辑:大萌;审核:李佳;商务合作:13633613897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0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