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姚望:博鳌既是海南的也是世界的

移动版    时间:2019-01-05 12:01

  现任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博士,高级国际商务师。编著《大国崛起的步伐》、《独特的经济》、《市场经济实务丛书》、《中国大市场》等著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有《中加国际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该如何走向世界》、《中国“走出去”战略研究》,《亚洲区域合作状况分析》等文章。

  -本报记者杜颖

  说他是总监,更不如说他像园丁,他心里的愿望是,博鳌亚洲论坛在全世界都能“开花结果”。

  这个梦想其实也并不算太遥远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博鳌亚洲论坛逐日见涨的声势影响力,以及分论坛、专题论坛在国内外的相继举办,今日之博鳌,已令人刮目相看。

  姚望,遥望,就像念着他的名字,瞭望遥遥的远方。

  13年前,时任中国贸促会北京分会会长的姚望,准备离开蒸蒸日上的北京“科博会”,一头“扎”进陌生的博鳌小镇时,从没去过那里的他拿出了一张地图仔细寻找着,然后,他笑了,抬起头,也是那样的似在瞭望远方的灼灼目光,“我知道心中更高、更美的梦想在哪里了!”13年后,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时,仍能触摸到姚望对博鳌的深情。

  身边人觉得他怪,也纳闷:在京城算得上颇有名气的会展业内的“操盘手”,何苦再跑海南从“零”开始?跟自己较劲?

  飞往海南的这一年,姚望已经快47岁了。

  在奔向“知天命”的年岁里,命运将给这个执着的中年人带来什么?

  对博鳌怀揣梦想

  2001年前后,姚望在北京会展业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于他一手策划举办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当时已举办了五届的“科博会”国际影响力不小,其出彩的运营吸引了当时准备筹建博鳌论坛秘书处的有关领导的注意力。

  “我们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组织,准备召开首届论坛,现在论坛在筹建秘书处,急需人才,我们希望你来。”

  姚望忘记了当时是如何应答的,但十多年后,他用“义无反顾投身”、“放弃事业已有的所有”、“一头‘扎’进博鳌”来描述当时的自己,就像一个冲动而干劲十足的小伙子。

  “我对博鳌的预判是,这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平台。”姚望的直觉告诉他:纵观过去,我们在国家的双边外交中,都是组织代表团去参加别人在他国举办的国际组织论坛,那么现在,我们自己来搭建了一个国际多边的合作交流平台,“这个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挑战。”

  而更大的吸引力还在于,在姚望的视野里,他一直很关注欧洲人,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消除了大战的仇恨,建立起了欧盟,把整个欧洲民众团结起来了。“那我们亚洲人为什么做不到呢?我认为通过努力,我们也应该能够做得到!特别是现在,亚洲的发展已经很令人瞩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创建,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这前景中就包括了亚洲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在团结基础上发展得更好。”

  于是,在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看见了姚望的身影:笔挺,瘦削,眼神充满改革一番新天地的逼人气质。

  万事创业坎坷多

  “打广告”、“拉赞助”、当“监工头”……万事开头难,创业百事艰,“没有知名度的博鳌亚洲论坛,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去琢磨,要怎么做才能让更多人知道?”

  “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姚望形象地称当时的博鳌亚洲论坛像是一个“三缺”产品:缺知名度、缺资金、缺经验。

  “当时要开很多的推介会,去向大家宣传动员参会,于是我们就在全国各地打广告,比如跑了很多趟才搞成的北京首都机场高速路边的‘擎天柱’上的大广告,在国家级经济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打广告,让别人知道我们。”

  和很多创业团队的其他成员一样,姚望也积极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博鳌亚洲论坛“卖力”。“所有能拉来的朋友统统拉来,我庆幸自己做了多年的贸促会工作,幸好幸好。”秘书处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就是没有经验。“尽管我们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都具有外事活动经验,但是全新组建这样一个国际组织,还是有些举足无措。但唯有一个观念是大家始终如一坚持的,那就是,向国际组织学习,走国际化道路。”

  “走国际化道路,永不把自己变成行政机构,秉承这样的不变的思路,论坛才取得今日之成功。”姚望感叹说。

  海南与博鳌论坛同成长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新嘉宾,如今成了博鳌论坛的“铁杆粉”,年年相聚时,姚望与参加论坛的老友们汇在一起,不禁都会被问起:“还记得当年的‘白帆布篷子吗’……”于是,相视而笑。

  现如今,想要赞助博鳌亚洲论坛的企业多如牛毛,但“排队制”规则不容打破,赞助商名额固定,行业排斥。“比如,有茅台酒进驻了,五粮液就不能进来,而其他酒品牌也一直在等待,这就是‘排队’。”

  十余年来,年年奔波在论坛,也是年年与海南“亲密”接触,姚望的内心对海南岛充溢着浓浓深情。“从海南的角度来讲,我们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好好地去利用这里产生的人脉资源,相信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人大企业家可以为海南带来不少有形无形的支持;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论坛这个庞大的智力资源,名人、学者、甚至政界人士提出的有战略性的意见,对于海南的发展或许会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意义,对海南下一步的经济走势和今后的发展路径等等有着较好的研判,也惟此,海南可以更好地为自己作出有益发展的科学决策。”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要好好地借助论坛,来打造我们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品牌。”在畅述着对海南未来的种种期许时,这个出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游历世界的中年学者,此时,更像一个即刻归家的海南人。

  是的,十余载心系的地方,怎不是故乡……

  手记

  “博鳌”走出

  岛外和国门的故事

  -杜颖

  姚望是个特别真诚而坦率的学者,他要么拒绝你的采访,接受了,就极度认真。

  对于我,采访时他几度发问:你需要我配合你再说些什么内容?还需要我再进一步讲讲细节吗?

  一直为对方着想的寥寥几语,让人懂得了,这是个愿意为他人“暖心暖肺”的人。

  令姚望和我同样感动和难忘的是,他讲述了博鳌亚洲论坛第一次走出博鳌和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故事。

  那是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结束后的不久,博鳌团队琢磨着如何将博鳌的名气打出岛外去,他们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在博鳌之外搞活动,于是很快选择了广西桂林,举办了一次亚洲旅游论坛。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第一次走出博鳌举办专题论坛。参会的一位国际旅游组织负责人曾这样跟姚望讲,你们做的论坛,让我们知道了博鳌的同时,也第一次知道了中国有如此美丽的桂林。后来,这位负责人真的就把世界旅游组织的培训中心设在了那里。

  从那以后,博鳌团队开启了一个新模式,就是每年都要举办若干个专题论坛,金融、能源、青年、企业家论坛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不总是关注一个题目,而是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而变,最终的目标:希望博鳌亚洲论坛在全世界都能“开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0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