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八旬老党员 19年如一日义务为村民修路
老人在劳动中(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这单车老人现在不能用了,但还是很怀念它(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老人一双长期劳动的手(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9月17日,南海网报道了海口府城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义务给附近居民扫街的消息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赞扬老人精神可嘉。近日,又有琼海的网友向南海网记者反映,说该市长坡镇有一位今年82岁、党龄55年的老干部从1992年退休后,一直义务为村民修路,村民都很佩服老人可贵的精神。
好人义务修路19年感动村民
杜先生是琼海市长坡镇欧村村委会的村民,这些年来他总是早出晚归出入村里一条路。这是一条从该村通往琼文国道的公路,也是村里几千人走向外面的主要干道。而令他奇怪的是,前些年几乎每一天他很早出门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这条路上有一个老人在修路了,老人修得很专心,斑白的头发在晨光下更是显得那么花白。
刚开始,杜先生和村民并不太注意这位修路老人,认为他是“公路管理部门的修路工人”。所以,他们都感叹,“怎么那么老的人还让他出来工作啊。”可是,有一天,杜先生发现,这位老人不是什么公路管理部门的修路人员,而是他们村里一位退休回乡的老干部。老人名字叫符茂桢,原是海南省白沙县二轻局的一位干部,也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看到老人的这般辛苦,村民都相当纳闷:老人一生都在政府部门工作,临了退休了回家休养,儿女也在外面工作得挺好,应该说生活上能过得去,怎么会缺钱花干这个工作啊?于是,杜先生和不少好心村民看到后都想给老人“一点经济上的帮助”,可令他们意外的是,对于他们的帮助,老人却拒绝了。老人说,他这样做“不是为了钱,自己不缺钱,只想给乡亲们修条好路”。
据了解,从1992年开始,老人就开始在这条路上忙碌着。直到这条路2004年修成水泥路后,他仍在修路边水沟,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能骑车去修路了,他就回家修村里的小道,这一修就修到现在。
村民说,难得有那么好的人啊,那么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为乡亲们修路,真是“一位好共产党员,这样的人应该值得年轻人学习,所以希望媒体记者能来报一报。”
退而不休的老人
9月25日下午,南海网记者来到琼海市长坡镇欧村村委会的海圮村。此时村里正飘着蒙蒙细雨,海风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然而,就在进海圮村的村道上,记者却看到了符茂桢老人正在修路。他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却盖不住满头的白发。看到记者,老人显得特别惊讶,猛摆着手说“不行不行,不要采访我,多大的事?”然后抬起干活用的铁铲歪歪扭扭地走回家了。记者发现,老人走路不太端正,左脚不太顺当。
回到家里后,在村民的劝说下,老人终于答应接受记者的采访。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这也是老人退休后回家才盖好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高风亮节,德高寿长”。
那一天,刚好在三亚工作的女儿一家回来看老人。看到记者,女儿说:“那么老的人,我们当儿女的都不知道跟他说多少遍了,都劝说他好好在家休息,不缺吃不缺穿的,年纪也那么大了,何苦呢?”据老人的女儿说,从19年前开始,他们得知老人每天义务为村民修路的时候,都很担心老人的身体“受不了”,于是总轮番劝说老人“真正退休”。可是老人不听劝,依然每天都在路上忙碌着。最后,儿女们也发现,老人虽然很辛苦,可是“可能心情好,身体也没有什么事,就只能尊重他的意见了。”
56年党龄老人的情怀: 共产党员干部就要有民族精神
老人原来是白沙县二轻局的一名干部,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现在已经了56年党龄了。据老人说,1992年退休回到老家后,发现村里这条4公里长的路“很破烂,路上的垃圾很多”。老人认为:“路通财通,路不通乡亲们怎么财通呢?”老人还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干部,要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就是爱国、爱人民、爱家乡。”于是,退休后回到家的他认为,反正自己还能走动,那就把“这路修修吧”。
从那一年开始,老人就不分早晚开始在路上忙碌,他每天骑着单车,除了吃饭时间,就在这4公里多的路上忙着,有时候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叫上妻子黄秀英来帮忙。
这一修,他就停不下来了。
而后村民们总发现,这条路好走了,也干净了。而几乎在每个清晨或晚上,都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忙碌着,有时候村民们让他休息会,他总说“没事,不累。”
直到2004年这段路修成水泥路后,老人还在修路边的水沟。不过现在的“工作量少了,腿不好,不能骑车。所以现在很少去修那段路”。虽然很少去修那段路,可是老人没有因此停下他的义务劳动,他就在村里的其他小道修,“因为这几条小道离家近,不用骑车。”
有一天干一天,干不动了就真正退休
其实,老人从1992年修路开始,就自己掏钱买工具。他说他“不缺钱,政府给我退休工资,儿女们不花我们的钱,两个老人够花了。”8年后,有关部门才给他每个月300元的工具费。可是,这钱老人并不舍得自己花,他常常变着法子把钱捐出去给学校,给“孩子们读书”。前段时间,村里还奖励了老人2000元,老人原封不动全捐给了村里的小学。可是他却在前几天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了近千元“买土填路。”
老人修路的时候还在路边种树,他说,“前人种树,后来乘凉”。
不过从两年开始,老人的身体就“很不好,关节炎、哮喘病,身体不行了。”。可是,哪怕是这样,老人依然坚持每天都在路上“工作”,他说:“有一天就干一天了,什么时候实在是干不动了才真正的退休。”
修路美德影响村民
离老人家几十米处,有一间茅草房,那是老人修路放工具的“工具场”。在这个工具场里,记者看到不少修路用的工具和一辆单车。老人说,单车现在骑不了了,“身体不行”。而在老人的手掌上,就是因为是用这些工具,如今长满了茧。
其实,老人还很喜欢写诗,晚上常常自己“卖弄风骚”。说到写诗,老人的孙女给记者拿来一首老人写《为民修路19载》。诗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路通财通,百业俱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而在采访中,老人几乎不离一句话:“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党的老干部”。而这些年来,老人的作为也给村里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村里人由衷地说。
欧村党支部符书记说:“老人不仅仅是村里百姓的楷模,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楷模。19年来他义务修路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一种文明。文明人修文明路啊。”
(南海网海口9月26日消息 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报道)
- 浅谈我市殡葬改革(2024-10-25)
- 莆田市长李建辉:“我们的这双鞋”可更大释放内需潜力(2024-10-25)
- 一图读懂厦门港务2021年中报(2024-10-24)
- 西安高新区第九幼儿园园所简介(2024-10-13)
- 张家界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招聘工作人员公告(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