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一则比亚迪电动巴士K9在日本投入公交运营的消息,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自主品牌出口海外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当被列为“话题”车企的比亚迪,与近期因“电饭锅”被成为话题的邻国日本扯上关系时,马上就不一样了。
这次比亚迪电动巴士K9远嫁的是日本京都地区,京都急行巴士公司总共引进了5辆K9,每辆车核定成员69人,但双方没有透露这5辆车是销售还是以借用的形式合作。但是,比亚迪已经成为首家进入日本的中国汽车品牌。
看到这样的消息,国人首先感到的是振奋。但据说一些日本网友马上不淡定了,甩出了不少“片儿汤”话,像“还不知道一年后会是什么样,估计跑着跑着就散架了……”有人甚至说:“买这廉价车,还不如让有轨电车重新上路呢!”等等。
这些表态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但仔细想想其背后更多的是出自一种担忧。近些年,从日本尿不湿被中国买家抢购一空,到近期日本电饭锅、马桶盖的热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让世界感到惊讶,甚至LV和Dior等奢侈品牌的母公司LVMH都开始举办奢侈品零售课程,为美国市场输送更多能说中文的零售人员。在很多外国商家眼中,中国游客已经成为“移动钱包”。然而,这回比亚迪扮演的是赚钱的角色,而且与以前不同,比亚迪涉足的还是公共运输领域,对于商用车同样发达的日本来说,这显然不能接受。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五十铃、日野的大客车,“皮实耐用”是很多客车司机对这些日本车的评价。在汽车领域,日本一直占据输出国的地位,比亚迪的进入,难免会招致“有色眼镜”的审视。一副“有色眼镜”从戴上到摘下需要时间,如何缩短这个时间,不仅是固有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厂家在产品上下功夫,因为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你,正像一位日本网友所说:“让我们来一起见证K9的性能吧!”(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