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全国已投55.8亿元在海洋牧场,想要加入必须了解这些新规!

移动版    时间:2019-02-16 04:01

  海洋牧场管理制度宣传专栏(一)

  

  引  言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将其作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不断加强海洋牧场规范管理和科学指导,推动海洋牧场规范有序发展。自2015年起,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多项关于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为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规范海洋牧场管理,农业农村部将在农民日报、中国渔业报、中国水产、海洋知圈等相关媒体设立海洋牧场相关政策宣传专栏,陆续刊登相关规范性文件,供大家学习参考。

  

  管理制度一:

  

  ► 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

  

  ► 附件1:2017—2025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建设表

  

  ► 附件2:2015—2016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建名单

  

  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建设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农渔发〔2017〕39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

  

  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关精神,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展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海洋牧场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再上新台阶,我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

  

  2017年10月10日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7—2025年)

  

  前  言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岸线绵延曲折,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建设作为解决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金钥匙,是转变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海洋牧场,不仅能有效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三产融合,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海洋渔业向绿色、协调、可持续方向发展。尽管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统筹规划和基础研究不足、示范引领和体制机制建设不够等问题,制约了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为贯彻“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关精神,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发展海洋牧场的部署安排,更好地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综合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国海洋牧场在未来一个时期建设取得新突破,发展再上新台阶,特编制本规划。

  

  一、建设的必要性

  

  海洋牧场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拓展和有效配置渔业发展空间,优化海洋渔业产业布局,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不仅可以发挥示范区在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示范引领,推动我国海洋牧场整体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有助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现渔业转型升级

  

  当前,资源衰退、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渔业发展受到外部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过度捕捞和不健康的养殖方式等渔业行为又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现代渔业发展必须秉承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海洋牧场在降低海洋捕捞强度,减少海水养殖密度的同时,可以推动养殖升级、捕捞转型、加工提升,促进休闲渔业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海洋渔业的附加值;能够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推动渔业从传统的“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提供优质动物蛋白,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25年将有36个国家的14亿人陷入食物短缺的危机

  

  中,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将增长50%以上。水产品是国际公认的

  

  优质动物蛋白来源,也是我国食物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相当于全国肉类和禽蛋类年总产量的30%,为我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提供了近1/3的优质动物蛋白,已经成为我国食物供给的重要来源,也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新途径。在当前耕地减少、粮食供需失衡和世界粮食价格波动运行的形势下,发展海洋牧场,推动“蓝色粮仓”建设,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对改善膳食结构、获取优质蛋白的迫切需求,也有助于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对海洋渔业发展的需要。

  

  (三)有助于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海洋生态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保护和修复两方面同时推进。海洋牧场主要是利用工程手段,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海洋生态系统原理,营造适合水生生物繁衍、栖息和生长的渔场环境,进而实现水生生物资源的自然繁殖和补充,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善和修复。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移植和种植海草和藻类、增殖水生生物等系统措施,可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养护近海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安全。此外,海洋牧场在产出优质水产品的同时,还能起到固碳除氮的作用,有助于净化水质、降低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四)有助于推动海洋经济增长,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党的十八大在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出了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四个转变”。渔业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海洋新型产业的快速上升,我国海洋渔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偏低,对海洋经济贡献度呈现下降趋势。海洋牧场作为海洋渔业极具优势的领域,在促进传统海洋渔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拓展渔业功能,将渔业增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科普宣传以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有效带动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海洋经济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现状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沿海从北到南已建设了一系列以投放人工鱼礁,移植种植海草和海藻,底播海珍品,增殖放流鱼、虾、蟹和头足类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已投入海洋牧场建设资金55.8亿元,建成海洋牧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涉及海域面积超过850平方千米,投放鱼礁超过6000万空立方米(详见附件1)。目前,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度固碳量19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另外,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海洋牧场已经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重要依托,成为沿海地区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黄渤海区建设现状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1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