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亮點多、潛力大專訪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劉歡 吳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外媒關注的一大熱點是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年初部分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使部分外媒抬高了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調門。對此,全國政協常委、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答案是:中國經濟前景“亮點多、潛力大”。
林毅夫長期以來對中國經濟前景保持樂觀態度。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之際,他的看法,尤為外界關注。
新華社記者4日8時30分抵達昆泰酒店,“守株待兔”將近20分鐘,終於等來林委員。
“對於今年中國政府可能下調經濟增速目標,您怎麼看?”當記者拋出這一話題時,林毅夫的回應是:“我已經接受過太多次採訪,你在報上都可以看到。同一個問題至少談了十次以上,我已經煩了。”
但在上午分組討論結束後,林毅夫還是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談到了他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和信心。
林毅夫說,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與以往的高速增長相比,儘管增速略有放緩,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是最高的。中國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很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比較高,因此中國經濟表現還是比較好的,亮點也比較多。
“應客觀看待中國增長減速的內因和外因。”林毅夫指出,從外因來講,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仍然佔全世界經濟的半壁江山,這些國家經濟普遍尚未從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的下行壓力。從內因來講,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確實存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際外部性、週期性的因素造成的。我查了一下世界銀行最近公佈的數據,無論是全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率,都比去年的預測有所下調。”林毅夫說,“這是一個世界各國共同的趨勢,只有國際週期性的原因可以解釋。”
林毅夫舉例說,2014年年初,世界銀行預測美國經濟增長率可達2.8%,但實際上全年經濟增長率只有2.4%,比預期低了0.4個百分點。歐元區去年初的預期增速是2014年達到1.2%,但實際上只達到0.9%。日本去年初預計其2014年經濟增長率是1%左右,但實際上接近零增長。
“在這種狀況之下,中國的出口、投融資必然減少。出口減少肯定會影響中國經濟,包括企業的開工率、PPI等。”林毅夫強調,固然中國經濟下行有內部因素,但是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也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
正確分析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林毅夫說,一方面,中國要繼續深化改革;另一方面,要對這種外部性的週期性下滑採取穩增長的措施,“採取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
林毅夫認為,宏觀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應相機決策。如果說經濟下行壓力大,那當然需要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上採取比較寬鬆的、積極的措施。至於會不會繼續降息降準,還要看未來幾個月、半年到一年宏觀經濟的實際表現情況。
林毅夫指出,雖然在國際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外需面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內需還大有潛力可挖。
“如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還很多。雖然城際間的高鐵、公路、機場建設較多,但城內軌道交通、地鐵和道路建設嚴重不足,地下管網明顯老化,許多城市被堵車和城市內澇困擾。這些領域的投資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說。
此外,中國仍處於城鎮化進程中,亟須加大基礎設施和市政建設投資。
林毅夫表示,中國儲蓄率很高,政府債務規模整體可控,還有相當規模的外匯儲備,資金相對充足。完全可以利用政府財政資金來撬動民間資金,擴大投資。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邁向中高端水準的“雙中高”目標是完全有條件、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認為,中國仍具有後發優勢,無論是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換代、環境改善還是城鎮化等,都具有很大潛力。只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這些後發優勢、挖掘潛力、大膽進行技術創新,並加大投資力度,未來十多年中國經濟仍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完)
- 习近平同美国副总统简短交谈(2022-11-20)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2022-11-20)
- 从疫情发生地返回是否要隔离?权威回应来了(2022-11-20)
- 新华社评论员:既要整治层层加码,也要防止放松防控(2022-11-20)
- 习近平同泰国总理举行会谈(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