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蓝建筑:做城乡建设的土壤
移动版 时间:2019-03-07 16:13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明确指出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同时强调了鼓励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作为最早投身乡村领域,并尝试从人才维度为乡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建筑规划设计团队,袈蓝建筑将继续围绕以田园综合体及田园度假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和“新农人”社群的打造,搭建城乡融合的桥梁,做好城乡建设的土壤。
袈蓝建筑,面对中国的乡村发展需求,始终致力于探索设计对于城乡融合、人才回归的最有效助力和实践方法。在不断深耕的过程中,针对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创性地提出了“做好土壤”的设计服务理念,以“产业布局解困+永续发展为本”的设计原则,通过“EPC+运营”的方式为委托方的规划建设及后续发展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与资源帮助,至今已完成国内田园综合体、乡村文旅度假策规化及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40余个,遍布全国14个省市地区。
“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者张诚先生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型,这个理想的乡村建设模型更在2017年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伴随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了中国最受关注的美好乡村建设模式。袈蓝建筑正是这个概念的第一个实践项目“无锡田园东方”的主要设计单位。
在“更好地服务文旅度假落地项目发展”的理念指导下,袈蓝建筑衍生出了以实际落地项目业态平台搭建为目标的孵化平台品牌——“袈蓝公社”。作为袈蓝建筑的品牌延伸,“新田园主义实践者聚落”——袈蓝公社服务以田园综合体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和文旅度假类型项目,关注项目建成后的内容及产品运营的实际需求,通过孵化植入袈蓝咖啡等实体商业品牌及文旅IP,调动平台聚合的农业、景观、营地、住宿、乐园等运营内容合作伙伴,联动学术交流论坛“袈蓝大讲堂”、文创、书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业态,为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嫁接资源,提供解决方案,支撑项目落地和成就共创伙伴。
二、新农人 ——中国的第三种人
受到周其仁先生的著作《城乡中国》一书开篇语“中国只有两种人——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启示,袈蓝在乡村实践中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并在通过智慧链接促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对于“第三种人”发生了深入思考,并将其定义为——“新农人”。他们是新型城镇化时代带着资本与情怀,以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为首的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来自城市的创业者、新乡贤,及其带动的返乡创业群体,是中国的新时代乡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
乡村振兴,从2017年以“田园综合体”的解读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到2018年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的大地上迅速生长出各种各样的模式与方法,然而这场变革的实质,终究是人推动的变革。貌似是针对乡村的产业推动,实则是城乡的产业互动,是整体的产业结构、人力结构、资源结构、制度结构的深刻变革。袈蓝建筑为乡村贡献空间哲学、生活美学、设计服务,更引入人才力量与智慧。
三、田园度假——美丽乡村的另一种可能性
度假,是乡村建设的又一种答案,也是由设计带来更有创意的美好生活体验与在地经济收益的在地发展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城乡差距拉开的当下,也是更被需要的一种城乡融合方式。
成都和盛田园东方
成都青白江福洪镇“任杏田园”
联想佳沃青岛张家楼
内蒙古蒙清农业高茂泉(蒙清五谷田园综合体)
甘肃榆中李家庄田园综合体
昆山千灯田园综合体
北京延庆张山营田园综合体
山东潍坊田园综合体
西安西咸新区鹿鸣洲—— 都市型田园综合体实验
天津蓟县下营镇
德阳高槐田园综合体
海南琼海塔洋镇田园综合体
厦门国贸竹坝五显小镇
等……
袈蓝建筑度假村 项目案 例:
原无锡阳山花间堂·稼圃集
金海湖溪园度假村
成都青城山洲际度假村
北京延庆大青沟度假区
广西漓江最后一公里度假区规划
北京慕田峪原炸药厂度假村改造规划
更多新闻 >>
- 小舞唐三拔萝卜(2025-02-17)
- 60分钟免费无带套(2025-02-17)
- 黄南州人社局三项举措加大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工作(2024-12-31)
- 河南县全力推进五项社会保障工作确保贫困户应保尽保(2024-12-31)
- 樓盤國慶展銷會觀音橋步行街(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