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古宅探奇

移动版    时间:2019-03-13 20:00

□ 陈德君 茂名啵,茂名微播网http://www.0668bo.com


编者按: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即将开幕,一年一度的盛会将为新时代的琼海聚拢着全世界的目光。行走于琼海大地,其一草一木、一居一室,都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和历史的沧桑传奇。为迎接博鳌论坛年会召开,讲好琼海故事,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有关琼海山水和人文故事之系列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博鳌镇留客村蔡家大院


蔡家大院位于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1934年,是侨居印尼的富商蔡家森等兄弟四人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

全宅院为砖、瓦、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是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三厅四合楼房建筑,外观酷似城堡。院墙和柱子均采用固若金汤但耗砖量巨大的青砖“双圩”砌法。宅院厅堂三进,高达8米的大厅堂为典型罕见的跃层厅堂,需爬两层楼梯上二楼才能烧香祭祖。厅堂地板皆铺设地毯式彩色花纹地砖,堂中多摆设雕工精美用料昂贵的中式太师椅、八仙桌和南洋古灯饰等古典家具。堂两侧有横廊楼阁多间(楼梯间和横廊角落里都留有防御盗匪用的枪眼),四周有厨房、柴房、卫生间、浴室、猪舍等,布列有序、层次分明。楼上楼下共有50间房,5座楼梯,80多个门和百余扇窗,院墙、门窗以及廊道栏杆上绘有红黄绿三色彩绘,但由于岁月侵蚀,大都渍痕斑驳。

这座大院的一大特色,是用钢筋水泥浇筑的走廊把整幢屋宇联成一个环形结构,从而使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堂屋、横屋以及前后井庭相互环抱,即使遇上雨天,宅中人也可以足不湿鞋地走遍宅院内的每一个角落。如此紧密衔接的环廊具有挡风遮光避雨的多重功能,因此一年四季,大宅内清爽宜人,和煦如春。

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是蔡家建筑的又一特色。大屋、走廊用钢筋水泥浇筑,而廊柱则用青砖垒筑,屋顶全用青瓦铺叠;大屋的前檐既有中国古钱币图案和古宫灯雕塑装饰,又有西方的立体花盘和古罗马人头像雕塑;屋脊末端,既保留海南民居屋宇象征吉祥的“蛟头鸱尾” ,又大胆使用西方与伊斯兰教的方、圆、弧线变化图案并糅合花筒其间,使整个屋顶别具一格,美观大方。

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此宅先后住过日本兵、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游击队,解放后曾一度成为乐会县朝阳乡粮所,直到1982年落实侨务政策才归还蔡家。这座历经战乱风雨、人世沧桑的豪宅现在已有多处“病患”急需治疗维护。目前,海南省政府已决定斥资千万、分三期对蔡家大院进行“复制”性恢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蔡家大院将迎来新的春天。


●中原镇仙寨村王家大院


在中原镇的东面,有一个叫仙寨的自然村落,别看这块地方不大,却颇引人注目——原来依着村前莲塘不远处坐落着一座人称“王家大院”的典雅肃穆的华侨豪宅。它的规模不是最大,但它却是这四座大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侨宅。

王家大院的头门是个小楼阁,构造玲珑精致。头门对着厅堂大门,楼阁下设置了一道屏风,头门一开,外边的视线不能直接观察到院内的活动,保护了居家的私密性。大院的主体是一列三堂纵进结构,称为前堂、中堂、后堂。前堂是接待客人和宴请朋友的礼仪场所,王家把它建得高贵雅致,可称得上“大雅之堂” 。中堂与前后相通,光线明亮,通风透气,给大院增添了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王家的中堂与前堂、后堂均衡,,这正是民俗学上中庸和谐、不偏不倚的表现。后堂是大院最主要的部分,这里不仅是祭祀祖宗神灵的场所,也是长辈或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神龛阁的布置明显下过一番功夫。神龛前面摆放八仙桌,左右两侧摆设太师椅和罗汉床,这些桌椅和床都雕刻上象征吉祥如意内容的图案。

在王家大院中,堂厅的东侧是砖木建筑的横屋和钢筋水泥结构的具有南洋风格的平顶横廊。横屋与堂厅之间留着窄小胡同,是仆人和女人的通道,体现了家族森严的戒律。

王家大院建于1927年,主人名叫王业珍,19世纪初漂洋过海,在马来西亚开设“锦和信局” ,发财后,回乡建造豪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建筑木料和钢筋水泥都是从国外运回来。当时由于海上交通运输不便,为建造大院备料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嘉积镇温泉村王绍经大院


在距离琼海市区约12公里处,风光秀丽的万泉河畔有一个名叫石角边沟村的村庄。也许这个小村名不见经传,但是一提起村中那幢前门悬挂“资政第”三个红底金字牌匾的大院,恐怕在当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就是19世纪被誉为新加坡12名商之一的琼籍红顶商人、著名侨领王绍经的故居。

王绍经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少年时家境贫寒,24岁辞别妻儿老小,怀揣四块光洋,只身闯荡南洋。历经数十年风雨,他终于在南洋打拼出一片亮丽的天空。饮水思源,王绍经发迹不忘故土,先后在家乡会同县(今琼海市)嘉积镇创办了“批局”和“银庄”,为旅居海外的华侨办理汇兑服务,解决了华侨汇钱不便的困难,此举深得家乡百姓的欢迎。此外,他还在家乡建校、筑桥、修宅,福泽桑梓。清政府为表彰王绍经为民办好事而封他为“资政大夫”,并赐予“资政第”牌匾挂在故居门前。王绍经的后代更是耀祖光宗,现在海外已繁衍至第六代,分布近10个国家达200多人,仅大学生就有80多人,其中不乏教师、律师、医生、科学家、企业家,又以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的第四代王春桐博士最为出名。

这座大院是20世纪初,王绍经安排长子王先树携款回乡在祖屋旁边重新盖的。总占地面积5亩,由三间青砖大瓦房和两行横廊及四面围墙环抱而成,围墙上筑有枪眼,大门前设有牌楼,楼门上挂有清朝御赐牌匾“资政第”。资政第的特殊身份,自然让王家大院在琼海众多侨居中独树一帜。按海南老辈的说法,王宅的整体布局应该归结为海南民居中的“同字吊球”类的建筑风格。进入王宅,首先要跨过门楼。高高竖起的阁楼,就是所谓的“吊球”,寓意该宅主人吉星高照、事业高升。而其主屋、横屋的格局,则类似于“同”字字型的核心和外围部分。三进主屋为三开间,居中的一间是堂厅,为主人一家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屋内的家私摆设均为清一色清朝风格,太师椅、百花床、壁橱、门檐、窗棂等均用好木精雕,雕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碧海祥云等,古色古香。遗憾的是,因年代久远且受冲击,宅中家私几乎无存。

历经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的王家大院已颇显龙钟之态,但它那固若金汤的墙体上依然崭新如初的青砖,似乎在提醒人们要永远铭记这个家族那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1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