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博鳌效应”:论坛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移动版    时间:2019-03-21 04:28

  人民网·天津视窗3月31日电:博鳌亚洲论坛,在致力于亚洲新角色、中国和平崛起等国际性话题的同时,也让昔日的小渔村博鳌名利双收,而论坛的效应更带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这次年会结束之际,我想总结一下过去三年当中发生的事情,”4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年会闭幕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理事会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意味深长地总结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五年前博鳌是什么样子,那时候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渔村为游客服务。经过我们的合作,我们看到这个地方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参会人士的层次不断提高,对于亚洲存在的问题的讨论也不断地深入。博鳌发生的变化恰恰反映出我们这个地区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东亚,亚洲,包括整个泛亚太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因为我们一致同意要忘掉过去,特别是过去的分歧,共同着眼于未来,整个亚太地区要更加和平、更加健康,更加繁荣。”

  博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海南省琼海市东部的小渔村到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的转变,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拉莫斯的话,实际上,在海南上上下下已经并正在浓缩为一个名词—“博鳌效应”。  

  乐城的期待

  “我想再过两年,说不定我们比博鳌镇村民过得还要好。”4月25日,在位于博鳌金海岸大道1号的锦江温泉大酒店一楼的餐厅里,偶遇的博鳌镇乐城村委主任王春冠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乐城村位于离博鳌镇约6公里外的万泉河心的乐城岛上,恰好在博鳌水城所在岛的上游,是一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四面环水的渔岛村。整个村落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椰树、木瓜、棕榈、香蕉等等还有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天然热带植物丛林中。据乐会县志记载,这可以算是琼海市的原始古城,为明朝隆庆年间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走在当年官道形成的环村路上,,庞大而古老的路砖不时地露出自然的泥沙地面。几经破坏又几经重修的城隍庙,香烟缭绕。残存在狭长的古街上且仍有人居住的老房子,还有房子里面挂着的发黄的老照片,似乎都在诉说着这座岛村的陈年往事。这一切仿佛让你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世外桃源,走进了精神家园。

  “乐城的旅游资源是天然的,实际上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开发,我们也希望能保留原貌,不要更多的现代建筑。”王春冠说。“关于乐城岛的开发已经立项,规划也已做好。”负责开发的博鳌水城开发商晓奥公司招商部的一位员工透露,“等到资金一落实,就会开工”。

  据了解,乐城村1500人,人年均收入2500元。“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的,”王春冠说,“主要原因是大多村民靠农业为生,旅游业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我们也属于博鳌,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旅游业上来了,我们的村民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坐在家里就能生活得不错,实际上已经有不少的游客来到博鳌后开始光顾我们这里。”

  而乐城村民的信心则更多的来源于整个博鳌镇创造的“博鳌速度”。

  博鳌速度

  1998年,在晓奥公司董事长蒋晓松的邀请下,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来华考察了博鳌后,提出了建立“亚洲论坛”的构想。2001年2月27日,26个发起国代表齐聚博鳌,宣告成立博鳌亚洲论坛。

  短短几年间,博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博鳌镇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38亿元,约是2000年的4倍;财政收入452.5万元,是2000年的3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3365元,比2000年增加了926元多。

  “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博鳌镇镇长庄光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他举例说,四家游艇公司185艘船,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收入1000多万元,创税90多万元;家庭旅店异军突起,全镇发展到32家,床位380个,年均住房率60%以上。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会展业等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庄光群说起来一脸的兴奋,“2001年我们还被列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镇呢”。

  据了解,2000年以来共有331个国内国际会议在博鳌召开,各种会议及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和与会人员520万人次,年均170万人次,宾馆酒店住房率达90%以上,比平时提高30%,年均创税88万元。“今年游客人数估计会更多”。

  据统计,2004年,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达3720人,占全镇总劳动力的40%。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95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50%,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21.75%,创税11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8%,比2000年增长138%。“第三产业已经成了我们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

  与此同时,围绕着生态主题的旅游与农业的招商引资如火如荼。2001年后的三年时间,共有17个项目落户博鳌,总额2.6亿元。仅2004年,就落实了5个项目,总资金达4705万元。

  “我们现在考虑和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抓住论坛机遇发展博鳌经济,”博鳌镇党委书记王晖雅坦言,“博鳌论坛已使博鳌成为开放的品牌、发展的品牌、文明的品牌、旅游的品牌,服务的品牌。我们也意识到,博鳌已经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海南的博鳌,中国的博鳌,亚洲的博鳌,更是世界的博鳌。这是我们的挑战,更是我们的机遇。”   

  “蓝色”带动“三色”

  如果说博鳌不仅仅属于自己,当然首先应属于“近水楼台”的琼海市。而实际上,琼海市已经“先得月”了。

  琼海市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为海南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琼海也因“红色娘子军”的革命故事而闻名全国。海南的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在琼海可谓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琼海市被世界环保权威赞誉为全球最好的生态环境之一。而博鳌亚洲论坛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一夜之间将琼海推向了世界。

  琼海市审时度势,就在博鳌论坛成立的第二年,即2002年下半年,率先提出了属于自己的“三色文化”课题:从历史角度,以红色娘子军为象征的“红色传统文化”;从现实角度,以万泉河为象征的“绿色生态文化”;从未来角度,以博鳌亚洲论坛为象征的“蓝色开放文化”。

  “在琼海提出三色文化的时候,正赶上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而三色文化的内涵和要求正好和中央的精神高度吻合,高度一致。三色文化概念全面提出来以后,当时就得到了海南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后来中宣部理论局到琼海考察听取汇报,也认为很有代表性,很有琼海特色。”时任琼海市委书记现任三亚市代市长的陆志远对《中国经济周刊》回忆到。

  据琼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姚传秋介绍,2003年琼海市对这个课题研究了一年,由此对琼海文化发展的思考形成了1万多字的理论成果。2004年琼海还就此专门召开了首届博鳌文化论坛,论证并推介了具有琼海特色的“三色文化”,将它加到“博鳌体系”中去,“使它与博鳌亚洲论坛形成文化和经济上的交相辉映”。

  “三色文化现在可以说是我们的立市之魂。没有博鳌论坛带来的蓝色开放文化,我们可能还提不出三色文化,也就可能找不到我们的魂。” 2005年初刚履新的琼海市委书记朱清敏甫一上任即对三色文化感触深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会召开期间,走在琼海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飘扬着红蓝相间的广告旗子,似乎在暗示着琼海红色传统文化与蓝色开放文化在现实中的完美结合。

  旅游业一旦注入文化内涵,便会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三色文化观的指引下,琼海市农村23%的自然村已建成文明生态村,有的成为旅客参观的亮丽景点。2004年全市接待游客163万人,其中境外旅客占有相当比例。近五年来,琼海市获得国家级表彰达112项,获得省级表彰331项。

  据了解,在琼海以“一点两翼三组团五中心”的整体发展布局中,即以博鳌水城为顶点和龙头,以万泉河景观大道和滨海景观大道为两翼,以嘉积、博鳌、官塘为三个组团,通过水城带动,两翼推动,组团互动,周边联动,加快琼海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博鳌在琼海的整体发展中已经处于“鳌头”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2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