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市路面频繁塌陷 专家:需要完善问责制度
原标题: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仍在使用,地下管网复杂涉及多个部门
海口城市路面频繁塌陷,这事到底该怎么管?
专家指出,需要完善问责制度,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4月9日下午,海口市海府路与海府一横路交叉口处路面塌陷,塌陷位置长约5米、宽5米。塌陷的路面上出现一处黑洞,让此前路过该处的市民心有余悸。
在海口,类似的情况近两年频繁出现。1月21日,南海大道出现路面塌陷,长度约28米、宽8米。2018年8月14日,丘海大道由南向北方向水头村附近路段发生路面塌陷事故。塌陷位置位于路段中间车道,长约10米、宽约4米、深约2米,整个坍塌面积30多平方米。同年4月18日,南海大道与滨湖路交叉处发生塌陷,导致一条直径约40厘米长的供水管道发生破裂,滨涯村约400余户居民用水受影响。
这些情况的接连发生,让海口不少市民禁不住担心,车来车往的道路突然塌陷,万一刚好从上面驶过,后果不堪设想。
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道路塌陷大多数原因是地下管道出现了问题。目前,海口的市政道路设计使用年限大多为10年到15年,但受条件影响,多条市政道路及排水管道设施虽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但至今仍在使用。
超年限使用外加车辆长期碾轧
以今年1月份海口南海大道发生的路面塌陷为例,雨水方沟超年限使用是主要原因。据介绍,南海大道雨水方沟建于1997年,分别位于南北两侧的机动车道下,结构为浆砌片石沟墙和钢筋砼盖板。至今,已使用22年,达设计年限。加之该路段车流量较大,重型货车较多,长期的碾轧致使原浆砌片石雨水方沟沟墙损坏,盖板弯曲变形,造成路面开裂下陷。
“管道自身老化,一旦钢筋裸露出来,长时间接触水,就会造成腐蚀老化。”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车辆长期碾轧路面,造成地下管道受压破损,尤其是一些污水管线。由于污水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管线内壁也会造成腐蚀,管壁有可能因此逐渐变薄,再加上外力的作用,很容易破损。
记者走访发现,道路设施老化的问题在海口并不少见。4月21日,在龙昆南路新温泉酒店公交站附近路段,记者看到,尽管路面上打了许多“补丁”,但是裂纹、坑洼依旧明显。而在一处人行道附近,路面出现了明显凹陷,凹陷范围达两三米。驶过该路段的车辆,能够明显感受到颠簸。
记者走访发现,道路设施老化的问题在海口并不少见。4月21日,在龙昆南路新温泉酒店公交站附近路段,记者看到,尽管路面上打了许多“补丁”,但是裂纹、坑洼依旧明显。而在一处人行道附近,路面出现了明显凹陷,凹陷范围达两三米。驶过该路段的车辆,能够明显感受到颠簸。
龙华路和蓝天路是两条经过改造的路段,路况已有很大改善。但4月21日,记者在蓝天路看到,尽管主路已经铺设了沥青,路面平整,但路两旁有的水泥路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有的地方水泥路面已经严重损坏。其中几处路面中间都有很深的裂痕,路面平整度差,不仅影响车辆通行,而且带来安全隐患。
问责制度需完善
“预防路面塌陷,一方面需要对老旧道路进行改造,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管道破损渗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巡查也十分重要。”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汛期到来前,工作人员也会加大巡查力度,以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不过,地下管网复杂,涉及多个部门,维修、施工往往各管各的,很容易出现问题。如何做到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利用和管护,成为相关部门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对于路面塌陷,如果是由于其他单位野蛮施工造成地下管线破裂后水土流失,我们也会对相关部门进行追究。”海口市政维修部门有关负责人直言,但是由于他们并不是执法部门,没有执法权,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地下设施极为复杂,埋到地下的包括自来水管、天然气管、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等。有时出现塌陷问题,很难界定到底是谁的责任。”
对此,海南大学王毅武教授表示,这需要完善问责制度,出了问题有人负责,也能倒逼道路建设质量更加有保障。比如,建立更为清晰的管理问责机制,相关道路、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对地面及地下附属物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测,形成制度,责任到人,区分责权,防止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
“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在预防和整治路面塌陷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比如,深圳市在2016年就发布了地面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把应对路面塌陷纳入城市安全管理和应急机制中,这就从规则上确立了灾害预防和整治的路径,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王毅武说。
- 商品多氛围足人气旺 海口特色农产品走俏冬交会(2019-12-16)
- 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聚焦民生工程解(2019-12-16)
- 海口台湾两地共建回流文物交流平台(2019-12-16)
- 全球知商(海口)科创项目对接会在海口举办 8个国际项(2019-12-16)
- 海口市2019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顺利结项(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