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农村当景点建 基地当公园办

移动版    时间:2015-03-09 15:35

  原标题:琼海农村变身记 农村当景点建 基地当公园办

  1月下旬,琼海市温暖如春,25℃的气温让人倍感惬意。

  中午一点多,琼海北仍村,“乡愁味道”农家乐里游人坐得满满当当,店门口停的全是来自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自驾车。“我们村现在都成了一个景点,备受自驾车和骑行者的喜欢。”村支书李昭良自豪地说。

  村里满眼是醉人的绿,一间间古朴的民居掩映在槟榔林和椰子树下,平坦的绿道曲径通幽。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告诉记者:“美丽乡村,生态美是前提。近年来,琼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生态这个重头戏,在充分保护农村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的基础上,把农村当景点建,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型、田园风光旅游型、民俗风情型、农家乐休闲度假型等不同风格的特色乡村。”

  琼海不仅把农村当景点建,还把农业基地当公园办:连片规划建设了“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热带海滨国家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通过完善提升连片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将其打造成具有现代农业生产化功能、旅游功能、休闲功能和运动功能的乡村综合载体,使农业公园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和游客的乐园。

  在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兰花基地、蔬菜基地、垂钓区、采摘区等17个项目分布其中,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据统计,龙寿洋公园开园不到一年就已接待游客6万多人。

  垃圾处理、公交、供水一样不少

  漫步琼海大璞村,只见一辆垃圾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把村里垃圾桶一一清理干净。大璞村村民曾丽说:“以前垃圾遍地没人管,现在村里设了垃圾桶,每天有车来运垃圾,村里卫生马上大变样。”

  在外打工10余年的曾丽,现在是村里农家乐“田野炊烟”的餐饮部经理。问到为什么要回村时,她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生活也方便,家家户户都用上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互联网宽带,城里人有的,我们差不多都有了。”

  符宣朝说:“近年来琼海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快行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农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果。”琼海在全市2756个自然村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101个行政村已开通公交车,新铺设自来水管网429公里,解决了7万多人安全饮水问题。同时,琼海建设了13个镇级政务服务中心、51个片区便民服务窗口、近百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形成了市、镇、片区、村四级服务窗口服务体系。

  “不离土、不离乡”就业创业

  村庄美了,生活方便了,村民的腰包是否鼓了?返乡后在龙寿洋公园种草莓的陈玉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海口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扣掉房租、日常开支所剩无几。返乡后她在家门口的农家乐当领班,工资也是3000元左右,还与家人一起种了两亩草莓供游客采摘,每斤30元,游客多时每天可有400元收入,再加上是家门口就业,住自家房,吃自家种的菜,还能照顾老人和儿子。

  “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好看又中用,美丽又生财。”符宣朝说。琼海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培育支撑农村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创办富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组织,开办家庭农庄、采摘园、渔家乐,发展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农民既是股东也是员工,由单一生产性收入转为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生产性四项收入并举,生活水平大幅跃升。

  目前,琼海已有休闲农业组织1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22家,带动当地5000多名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业创业。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6元,年均增长13.2%,增量全省第一。2014年1月至10月,全市返乡就业的人数达到11462人,同比增长816.9%。(作者: 王晓樱 魏月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