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琼海“乞丐墓”传奇:五品大员杨乃文经历成迷(图)

移动版    时间:2019-05-13 04:02

  琼海市博鳌镇有座明代古墓,当地人都习惯于称之为“乞丐墓”,墓主杨乃文曾经是元朝的一名官员,据传入琼后自甘流落民间,沦为乞丐,筑寮居住,死后一直有墓无碑,直到清代道光年间,其十五世孙杨永珖才率族人为他立碑。这座1830年所刻的墓碑,如今还屹立在黄土坟冢之前。

  杨乃文是个神秘人物,不但在《元史》里找不到他的记载,族谱资料对他的介绍,也是寥寥数语,倒是民间流传着不少他的故事。

  在琼海博鳌海边小镇西北方向约一公里处,有一道地势较高、起伏不平的山坡,当地村民称之为“多乳坡”。山坡的正中间,是一座古墓,墓主是元代广州市舶司提举杨乃文。

  8月27日,在杨乃文后人的带领下,记者踏访了杨乃文的葬身之地,了解到这位元末的官员,卒于明代初年,而到清代才有后人为其树碑。

  杨乃文的后裔颇多才俊,明清两代,曾经诞生了进士杨家冕,以及7位举人和41名贡生。

  山水长伴古墓

  博鳌,这个万泉河等三江汇聚入海处的小镇,向西,可远眺青山,向东,便是蔚蓝大海,风光旖旎,空气清新。

  琼海杨氏先祖杨乃文的墓茔,坐落在博鳌一突兀而起的山丘上,由于起土很高,因此十分显眼,旁边伫立着几棵高大的椰子树。墓碑大致朝西,“俯瞰”着前方低洼处一大片绿油油的田野,站在墓前,清风吹来,虽在烈日之下,也颇觉凉爽。

  墓地较为简单,主要由坟茔、墓碑和前方的石五供、石质烛台构成。墓碑高约1.2米,宽约60厘米,顶部弧形,石碑为玄武岩材质,碑体稍有斑驳,正中间直书“显太始祖考诰授奉直大夫杨四府君、妣诰封五品宜人俞氏吴氏墓”;两侧各有3行小楷,文字不多,辑录如下———

  公讳乃文,字希尧,考功司员外郎讳禄公之孙、进士讳惇仁公之四子,与公讳乃圣同登进士第。原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至正十年庚寅,任广东提举司提举,十五年乙未与子讳跻入琼,住乐邑多坭坡。明洪武二年己酉卒,同妣合葬于屋之南,坐乙加卯。祭田十丁,苗米七斗五升正。道光一十年庚寅清明月吉日十五世宗孙永珖仝众孙立。

  根据墓志铭可知,墓碑是清代所立,一些地名和官名的写法并未与此前的一致。如,兴化在元代时应为“兴化路”而非“兴化府”;又如,史上并无“广东提举司提举”一职。此外,“道光一十年”的表述也不规范,明显多了一个“一”字。

  据王俞春编著的《中国历代官署官名辞典》介绍,作为官署,“市舶司”的前身———“市舶使”,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广州,一般由宦官担任;宋代在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密州(今山东胶州)等地设提举市易司,置提举官,职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宜。

  《元史续编》称,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政府先是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四地设立市舶司,后来又在杭州、广州、温州增设三处,先后共有7处。此后,经过不断裁并,到13世纪末,仅剩庆元、泉州和广州3处。

  元代的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辖,每一司设提举二人,官职从五品。

  杨乃文墓碑上的这些讹误或出入,并不影响后人对碑文的理解。杨乃文原籍福建莆田,父亲杨惇仁和兄弟杨乃圣也是进士出身,1350年,杨乃文上任广州市舶司提举,1355年带着儿子杨跻来到海南,住在乐会(今属琼海)的多坭坡(土话叫多乳坡,估计是碑文为了避俗的缘故)。进入明朝的第二年———1369年,杨乃文去世,被葬在住所前方的这个多坭坡上。

  墓主经历之谜

  作为一名五品大员,杨乃文为何携子入琼,是卸任,还是弃官?墓志铭和族谱资料都没有提及,后人更不得而知。

  不过,琼海杨氏族谱中有两首其他官员写给杨乃文的赠诗,很值得今人考究。

  一是广东石参政张子政的《赠提举使安置海南乃文公燕柳诗》:“苍苍松柏雪中生,送汝南溟万里程。燕翼飞腾伸去志,凤毛精选必题名。东风淡荡飘征旌,柳线绕纡系别情。倘到珠崖高跃处,为吾兴化播芳声。”

  一为广州府同知王奇的《赠提举使安置琼南乃文公临行诗》:“杨柳梢头一叶新,好凭凫燕驾南天。桑弧一束浑男事,郁酒三杯献祖筵。总谓长安多近侍,哪知率事莫非臣。龟山图剑随君去,从此珠崖满地春。”

  两首诗的标题都有“安置”二字,“安置”最早是宋代朝廷贬谪官员的一种方式,一般指定他们在某一地区居住。看来,杨乃文当年是被贬到乐会居住的,只是为何遭贬,原因不明。

  杨乃文的二十世孙杨冠雄告诉记者,由于资料缺失(其中可能有顾及后代安全的原因),民间盛传的东西很容易从堪舆学的角度说开去,传说杨乃文公携子从博鳌港登陆后,梦到有人让他到多乳坡居住,以“乞丐”的身份隐居于社会最底层,辞世后就地安葬,没有碑记,故对这座孤冢,人们便以“乞丐墓”相称。不过,他认为这只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的传说而已,很可能会掩盖住了历史事实的真面目。

  杨氏宗亲还说,杨乃文墓直到道光十年(1830年)才有墓碑,后来墓地遭到破坏,1985年,族人找回原碑,才又重树起来。2008年,琼海市政府将“杨乃文墓”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后代才俊熠熠

  查阅琼海《杨氏族谱》,得知杨乃文的闽地先祖为杨时。杨乃文是杨时的十六世孙。杨时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曾师从程颢、程颐,是宋代大儒、理学家之一,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他和游酢是成语“程门立雪”的主角,是尊师好学楷模。杨乃文及其后人也都继承了这个家族的读书传统,可谓阀阅世家。

  从第十三世开始,杨乃文的后人逐渐统一了名字里的派序,分别是“公可永家祚,维善庆全昌,克昭先世德,用作国之光”,现已繁衍到二十六代的“世”字辈。为他立墓碑的杨永珖就是十五世“永”字辈。

  明代,杨乃文的八世孙、会同县太平都(今属琼海潭门)大水岭村人杨莳参加万历己酉科(1609年)乡试中举,但他无意官场,而是回家侍奉老母,照顾兄弟,敦睦乡邻。杨莳生活简朴,粗茶淡饭度日,却舍得捐资办学,广招生徒,学费减半,传为美谈。

  清代道光丙申(1836年)恩科,杨乃文的十六世孙、太平都白银树村的杨家冕赴京参加会试中式,名列第九十五位,殿试时也颇受皇上赏识,道光皇帝甚至给他改名为“杨廷冕”。杨家冕先是被委派到江西,担任丁酉科(1837年)的考官,,次年赴任大庾(江西南部,即今大余)知县。杨家冕为官清廉,惠泽一方,后升任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府学教授,留下颇多教泽,以至于他离任时,有几百名士民攀辕拥辇,舍不得他离开,很多人还叹息泣下。

  致仕还乡后,杨家冕于咸丰六年(1856年)被延请到琼台书院主讲,可惜当年就去世,享年63岁。杨家冕的坟墓位于博鳌培兰村附近的油潭岭(也称龙潭岭)上,为绿树环绕,东望东屿岛,周边景致,甚是怡人。8月27日下午,杨家冕的六世嫡孙、81岁的杨全琼还带记者实地参观了这位“进士公”的墓地。

  琼崖革命先驱杨善集是杨乃文的十九世孙。

  据杨氏宗亲统计,杨乃文的后裔现已将近4万人,分布在琼海、文昌、万宁、屯昌、陵水和临高等13个市县;明清两代,族中曾经涌现出一大批读书人,除了进士杨家冕,还有7位举人和41名贡生。(文\图 记者 陈 耿)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4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