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求同存异方针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12

概括:这道题是景谭澜同学的课后历史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求同存异方针,指导老师为温老师。求同存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iú tóng cún yì,意思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求同是让彼此间更加的亲近、友善,存异是让彼此间更加的宽容、尊重。出处:最早是在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中出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为存在共同性,所以能够增加之间的亲切感,接受相异性,是一种道德的宽容,以及相互间的尊重。但是只强调共同性,会让之间的关系变得恣意随便;只在意相异性,就会让关系变得疏远。所以,在社会文化中的"求同存异"是最为中庸的处世态度。196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方针

题目:求同存异方针

解:

1955年4月17日,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出席从4月18日至24日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4月19日,周恩来先后在全体会议上作了发言和补充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举一反三

例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个会议提出的?[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例2: 【1955年亚非国家为什么要召开万隆会议?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作用?求同存异方针发挥】[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会议背景

  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形势和亚非地区形势变化,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亚非会议的召开也是亚非新兴国家与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反映了亿万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共同愿望.

  历史意义

  历时7天的万隆会议,冲破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它首先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上面.公报共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7个方面.成为日后第三世界经济合作和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先导.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自由地互相接触,鼓舞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万隆会议是战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替愿意和平共处的国家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在会议受到干扰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代表团与一些国家代表团进行广泛接触,加强协商,密切合作,为争取会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起了积极的作用.

例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二者之间有哪些一致的地方?[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的意思为: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有时“求同存异”也说成“求大同,存小异”.现在将“求同存异”的意思理解成这样:寻求共同之处,保存有差别的地方,不再强调大同小异.则“求同存异”是一种学习和思维方法.

就是说我们国家在具体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要保证原则的总体内容,思想,大的方针政策不能变,但在实施时的细节和特殊条件下可以有所调整...不知道你要针对什么来论述这个问题?你可以补充一下你的问题.或根据这个思路,在结合你要写的是哪方面的论述一下.希望能给你参考!

例4: 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例5: 我国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了哪五项原则[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含义。

点拨:(1)背景:①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 干扰和破坏,②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 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2)含义: 同指: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

题2:周恩来提出来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同和异各指什么?...

点拨:“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任务。 “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题3:求同存异方针有什么作用?

点拨: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上着重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而当时美国为了达到...

题4:外交方针“求同存异”中“同”和“异”各指什么?影响是什么

点拨:求同存异."同"就是共用的利益."异"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为了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因为当是帝国主义干涉该会议.但说是为了与更多过家建交那就否认了求同存异的根本目的.该方针是为...

题5:何为 求同存异 方针

点拨:中国外交政策之一,即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复杂矛盾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5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