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求人可使报秦者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12

概括:这道题是景占纳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求人可使报秦者,指导老师为沃老师。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词性为虚词。全句为: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详解:“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

 

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求人可使报秦者出自: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代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题目:求人可使报秦者

解:

1.求人可使报秦者.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句,谓语是“求”,宾语是“人”,定语是“可使报秦者”,置于宾语“人”的后面,所以是定语后置;按正常语序翻译过来就是“寻找可以派去通报秦国的人”

2.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之外湎迟.

古汉语中的状语后置句,谓语是“会”,状语是“于西河之外湎迟”,置于谓语“会”的后面,所以是状语后置;按正常语序翻译过来就是“想和王交好,在西河南岸的湎迟见面(商谈)”,“湎迟”是地名.

举一反三

例1: 【关于古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的问题最近发现好像古汉语和英语有些语法现象是相同的.例如:现代汉语:我在教室玩.古汉语:吾玩于教室.(仅作举例)英语:Iplayintheclassroom.古汉语和英语都】[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不是巧合,有人说古汉语本是SOV(S为主语,V动词,O宾语)类型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语法,受了英美语言很大影响,因为提倡白话文的那些人,很多都是搞翻译和写作的(像鲁迅等),在翻译过程中也习惯了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他们觉得古汉语不太好表示明白精确无误的意思,就把西方近现代语言的有很长从句的习惯和动词后宾语的习惯都拿来了.像:

我认识那个你说过说去过美国后来又回来的人.

本来以汉语就算是白话文的习惯应该表达成多个句子,是:

我认识那个人,你说过的,他去过美国,后来又回来了.

例2: 古汉语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ps.最好有例子~[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小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例3: 【古汉语句式!急指出下列句子属于那种特殊句式郑人有欲买履者[]何不试之以足[]是吾剑之所从坠[]不亦惑乎?[]要初一学生能理解的[古汉语知识]不是网上抄的那些,】[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第一句为判断句,第二句为介后,第三句为省略句,第四句为判断句

第一句者表示...的人,是典型的判断句

第二句以之后接介词短语,所以是介后(于也是)

第三句省略了主语

第四句应该是判断句

判断是什么句式,首先要翻译成现代文,再进行判断.

例4: 【古汉语句式判断句式与列举相同的一项列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皆口腹自役B遂先用与小邑C农人告余以春及D寓形宇内复几时……A是判断句……给点有水准的回答吧……】


思路提示:

选B

原句是个被动句,“为”表被动,就是心被行给役

B应该是“遂见用于小邑”吧……

“见”表被动

另外呢,补充一些被动句的固定句式:

1.“为所”表被动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为”表被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于”表被动

(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2)而君幸于赵王

(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4.“见”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见、于”表被动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7.意念被动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例5: 【找出下列词序的特点,并翻译1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3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4子不思我,岂无他人5若晋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6杞国】[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宾语前置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翻译:求人可使报秦者。

点拨: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自: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时代背景: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

题2:选出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

点拨:答案C 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判断句,B被动句。C与例句同。D宾语前置。

题3:求人可使报秦者什么句式

点拨:定语后置句。 调整后是“求可使报秦者人”。

题4: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这句话为什么是定语后置

点拨:因为,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者人,未得.“,”使报秦者“这个定语放到了后面,所以是定语后置。

题5:《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是...

点拨:定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求可使报秦者人,未得。 翻译为:找一个可以回访秦国的人,没找到。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5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