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19

概括:这道题是施胺侠同学的课后物理练习题,主要是关于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指导老师为咸老师。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常见离子反应多在水溶液中进行。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根据反应原理,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原、络合4个类型;也可根据参加反应的微粒,分为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离子与原子间的反应等。极浓的电解质跟固态物质反应时,应根据反应的本质来确定是否属于离子反应。例如,浓硫酸跟铜反应时,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故不属于离子反应;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时,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属于离子反应。此外,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应。

题目: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解: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举一反三

例1: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练习题]


思路提示: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例2: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练习题]


思路提示: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θ有两组解

  若F<Fsinθ无解

  (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

例3: 【高一物理第五章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急用!最好不要全是公式!】[物理练习题]


思路提示: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2tgα;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tgβ/2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①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②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③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④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⑤做曲线运动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 (2π/T)2r=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①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②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永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①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③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线速度、离地高度、加速度都恒定.

④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⑤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例4: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不知道你们学的是哪本教材,我们这里都是用人教版,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 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 ),单位 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结论:

  (1)由于 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 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 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例5: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物理练习题]


思路提示:

应该是必修2吧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 时, ;但 时, ,力不做功; 时, .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 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 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 ,单位:赫兹(H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

14、向心加速度(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大小: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5、向心力(B)

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16、万有引力定律(A)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

17、人造地球卫星(A)

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 、周期T与半径 的关系:

由 ,可得:

,r越大,v越小;

,r越大, 越小;

,r越大,T越大.

18、宇宙速度(A)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

会求第一宇宙速度:

卫星贴近地球表面飞行

地球表面近似有

则有

1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A)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补充: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网上找的 看看行不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点拨:高一物理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

题2: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点拨: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 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 Vs/2=[(Vo^2 +Vt^2)/2]1/2 6.位移 S= V 平...

题3:高一和高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点拨:高一 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

题4: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点拨:一、相互作用力: 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磁间的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的核子之间,使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起作用的力; 4、弱相互...

题5: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点拨:物理靠“知识点详细总结”,你永远学不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6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