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似珍珠月似弓
概括:这道题是东富棠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露似珍珠月似弓,指导老师为甘老师。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描景小诗。公元821年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到曲江边游玩。面对这美丽的江边景色,诗人惊叹不已,十分喜爱,就写了这首《暮江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题目:露似珍珠月似弓
解:【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释】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词语解释】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
④可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⑥真珠:即珍珠.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写作背景】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举一反三
例1: 暮江吟阅读答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暮江吟》这首是描写了()的景色,题目的意思是().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江边[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秋天傍晚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露珠 珍珠
月亮 弯弓
C
希望能帮到你哦.
例2: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为什么?[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夕阳的光线不同于正午,她是斜射的,晴朗天空通常会呈现出半天甚至满天的艳丽晚霞,河面其实就是映照天空的,这时夕照在河面的倒映就不像正午太阳倒影那样是刺眼的“点”,而是一个很大的“面”了,所以才有后面一句的“半江红”,你想,半个江面都映着霞光,用“照”字,就体现不出“面”的感觉,而用“铺”字,则形象地展示出落日天空在河面美丽而壮阔的投影,更加贴切生动.
例3: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押韵和韵母是字】[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押韵:中 红 弓
韵母:ong
诗歌一般要押韵,韵就是字的(韵母).在某些诗句上(最后一个字)用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是押韵.
例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中的诗句这首诗描写了秋季时节从到(.)江上的美景,用()手法yu发了作者()的感情】[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这首诗描写了秋季时节 ,从夕阳落照到新月初生的江上美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例5: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全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请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4]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 其一,《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珍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结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学作品. 其二,《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根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形状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出现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测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傍晚,即“暮”的范畴. 其三,《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珍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珍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还是“露似珍珠月似弓”
点拨: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现在人们似已不用“真珠”,多用“珍珠”,故诗中出现“真珠”,便觉茫然。 而实际上,真珠就是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体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古人将“珍珠”写作“真珠”例不少,如唐贾岛《赠...
题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出自哪首诗?
点拨: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描景小诗。公元821年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到曲江边游玩。面对这美丽的江边景色,诗人惊叹不已,十分喜爱,就写了这首《暮江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题3: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的诗意
点拨:让人怜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般闪亮,月亮弯弯像弓一样
题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
点拨:这句诗的意思是: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题5:露似珍珠月似弓是什么季节
点拨:1、“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的是秋季。 2、原文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译文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
- 【大卫贝克汉姆】-www.davidbeckham.com(2021-03-02)
- 【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www.cranfield.ac.uk(2021-03-02)
- 【帝国烟草公司】-www.imperial-tobacco.com(2021-03-02)
- 【免费佛教音频】-www.freebuddhistaudio.com(2021-03-02)
- 【英国第一集团】-www.firstgroup.com(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