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倍功半
概括:这道题是常被佑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事倍功半,指导老师为班老师。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èi gōng bàn,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
题目:事倍功半
解:事半功倍:花费一半的精力可以得到双倍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少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多的收获.
事倍功半:花费双倍的精力只能得到一半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多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少的收获.
两个词语意思刚好相反.
举一反三
例1: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意思?[数学练习题]
思路提示:
顾名思义,前者是说做了一半的事,得到了一倍的功,解释就是用了一半的努力得到了加倍的效果.后者就正好相反.
例2: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有什么区别意思是什么】[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事半功倍
【解 释】 功:功效.形容做事得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出 处】 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事倍功半
【解 释】指做事费力大,收效小.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例3: 【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是怎么回事》哪个表示做的很少成果很多?】
思路提示:
事倍功半
shì bèi gōng bàn
〖解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把这民间事业整顿得件件整齐,桩桩发达,这岂不是~★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
事半功倍
shì bàn gōng bèi
〖解释〗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示例〗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的效果.★邹韬奋《经历·前途》
例4: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区别】[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事半功倍:花费一半的精力可以得到双倍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少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多的收获.
事倍功半:花费双倍的精力只能得到一半的效果.比喻付出较多的功夫,却而得到较少的收获.
两个词语意思刚好相反.
例5: 【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区别这两个词在文章,电视各种地方,有时,就的太混淆是非.事半功倍,应该是褒义的,是表扬的,可是,很多地方都用成“事倍功半”.】[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事倍功半是贬义词,事半功倍是褒义词,意思不是一样的
前者是说做了本应该做的事情的两倍,但是却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后者是说用一半的工夫就把事情做完了,还多出一倍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事半功倍,事倍功半是什么意思
点拨:事半功倍的意思是:读音shì bàn gōng bèi,表示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含褒义。 事倍功半的意思是:读音shì bèi gōng bàn,表示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有贬义的意思。 举个例子,我们要把一杯水从水壶里倒到水杯里,可以选择用...
题2:事倍功半 成语故事
点拨:事倍功半【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问公孙丑如何看待统一中国,他说周文王施行仁政,使国家富强而最终消灭昏庸残暴的商纣王。现在拥有万辆兵车泱泱大国的齐国,如果能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外面的人会来归顺,只做一半的事收到成倍的...
题3:“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点拨:“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做事情的方法不对,费力大,但是成效很校 “事半功倍”的意思是做事情的方法用对了,费力小,成效大。 “事倍功半”出自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要做善事,靠着善书教化人,终究事倍功半。” 和它相近的词语还有:得不...
题4: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点拨:事半功倍,【解 释】 功:功效。形容做事得方法,费力小,收效大。事倍功半,【解 释】指做事费力大,收效校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
题5:做事若高下在心,事半功倍,若心中无数,则事倍功...
点拨:如果做事的时候,心中胸有成竹,能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那么就能事半功倍。如果,心里没数,没有计划,不知道怎么推进,那么就会事倍功半(做了很多事情但只有一半的功效)。 高下在心:出自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
- 【大卫贝克汉姆】-www.davidbeckham.com(2021-03-02)
- 【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www.cranfield.ac.uk(2021-03-02)
- 【帝国烟草公司】-www.imperial-tobacco.com(2021-03-02)
- 【免费佛教音频】-www.freebuddhistaudio.com(2021-03-02)
- 【英国第一集团】-www.firstgroup.com(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