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正二十面体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38

概括:这道题是包居蛔同学的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正二十面体,指导老师为能老师。正二十面体(Regular twenty aspect) 是由20个等边三角形所组成的正多面体,共有12个顶点,30条棱,20个面。为五个柏拉图多面体之一。

题目:正二十面体

解:

正多面体一共只有五种,正4,6,8,12,20面体.

因为正多面体是多面体里最简单的结构,搭建起来最容易,所以病毒喜欢采用正多面体的结构.

其中正20面体是最接近球形的,也就是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更少的材料,更为节省.

举一反三

例1: 二十面体腺病毒为什么存在内含子外显子.明明是真核生物才有的结构.


思路提示:

没有看到有报道或者书上写二十面体腺病毒存在内含子和外显子.

例2: 怎么做正二十面体?求详细解答.[数学练习题]


思路提示:

正多面体的制作

作者:来源:更新日期:2005-06-01

所谓正多面体是指多面体的各个面均呈全等正多边形、每个正多面体的各边的长和顶角的交角均相等.常见正多面体有: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数学家尤拉(Euler),在1752年发现各种正多面体均有的关系:面数+顶角数=边数+2;学生也可经由实际折纸来「验证一下」.

制作方法:

(1) 材料:如「西卡纸」之类的厚纸板、双面胶、圆规(利用其针尖戳洞)、剪刀(或美工刀)、铅笔(或原子笔)

(2) 步骤:

1.将「各种平面图」(可先影印放大)覆盖于西卡纸上

2.以圆规针尖将「图」各顶点戳刺复制在西卡纸上

3.用铅笔将西卡纸上的各点连起来(即将「平面图」画出来)

4.将「平面图」用美工刀或剪刀裁剪下来

5.用刀背在各折线位置画上一刀,可使折纸的动作好作些

6.将各舌边内折之后贴上适当宽度的双面胶,逐一将各多面体黏合起来

例3: 所有生物体(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我们练习册上答案这一项是与细胞学说不符合的,为什么?


思路提示:

病毒不是唯一的例外...疯牛病的病原体..阮病毒..只有蛋白质构成..但也属于生物体

例4: 【怎样做正二十面体急死我了!】


思路提示:

正二十面体

正二十面体是由 20 个等边 三角形 所组成的 正多面体 .

接正十二面体

在平面上,正 多边形 内接到 圆时,边数越多,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就较高;而在三维空间中,这个规则却不能推广——当 正十二面体 和正二十面体内接到一个球 时,前者约占66.4909%,后者仅占60.5461%

某些 病毒 ,如 疱疹病毒科 ,拥有正二十面体的 衣壳 .

正二十面体:20面/12顶/30棱

特征系列 3,0,3,3,3,0,3,3,0,3,3,0,3,3,0,3,0,3,0,3,0,3,0,3,0,3,0,3,0,3,0,3,0,3

例5: 所有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那么病毒就不是生命体啰,但是又有文章说病毒是生命体,咋回事?[数学练习题]


思路提示:

在七年级苏教版的生物教材中P5中有一句话“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命体,但是不是又细胞构成的.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正二十面体是怎样堆积的

点拨:V正二十面体=(15+5√ ̄5)/12×a^3 (其中a为棱长,下同) 在平面上,正多边形内接到圆时,边数越多,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就较高;而在三维空间中,这个规则却不能推广——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内接到一个球时,前者约占66.4909%,后者仅占60.5461%...

题2:正十二面体与正二十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分别是多少

点拨:十二面体 面:12个正五边形 顶点:20个 棱:30条 二十面体 面:20个正三角形 顶点:12个 棱:30条

题3:二十面体的结构说明

点拨:二十面体(icosahedron)属 准晶体 ,结晶学全称为正三角二十面体。是一种有12个角顶、20个面及30个棱的对称的多面体,其每一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经常用来描述病毒的结构。

题4:正20面体。求它有多少顶点和棱数

点拨:仅有的五种正多面体,即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所谓正多面体,当然要首先保证它是一个多面体,而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每一个面都是正多边形,而且各个面的正多边形都是全等的。也就是说,将正多面体的各个...

题5:正二十面体展开图

点拨:先画两个方向相反的五边形,再一上一下画两个原子,全部连即可画出。三角二十面体,每面都是三角形,面积易得。http://baike.baidu.com/view/812066.htm上有详细介绍B12H12 带两个负电荷,为正二十面体六十面体没见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8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