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美学散步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40

概括:这道题是阳秃雌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美学散步,指导老师为杜老师。《美学散步》是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创作的一部美学著作。1981年6月首次出版。 该书是作者一生主要的美学论集,总共22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美学和文艺一般原理。第二部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论;第三部分,西方美学史和西方艺术的论述;第四部分,诗论。在该书中,作者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书中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艺术家的心灵。

题目:美学散步

解:

  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内容梗概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究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界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于是,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

  唐宋的诗词、宋元的绘画莫不如此.中国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的而有韵律的心灵.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子,就是魏晋人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魏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这个时代之前,思想定于一尊,艺术过于质朴;这时代之后,思想受儒佛道合流的支配,艺术过于成熟.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思想上的大自由.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晋人发现了山水的美,王羲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们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而对于哲理的探索,却是一往情深,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痴绝尤不可及.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诗好,是由于他们对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是用心灵在体味自然.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粘滞于物的自由精神,比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扩而大之可以形成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精神.美之极,则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大捷植根于谢安美的人格与风度中.枕戈待旦的刘琨,横江击楫的祖逖,勇于自新的周处,都是千载而下懔懔有生气的人物.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生气,活泼爱美,美的成就极高的一个时代.这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还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里求极量的丰富与充实;二是美的价值寄于过程本身,不在于外在的目的,所谓“无所为而为”的态度.比如王子猷大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乘小船就之,经宿至门即返,人问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宗白华认为这种寄兴趣于生活过程本身而不拘泥于其目的,显示了晋人唯美生活的典型.

  而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

举一反三

例1: 《明天》观后感要举事例,不要老是些论点!


思路提示:

  ...我写过《后天》的观后感!

  黎明前的黑暗 --------观《明天》有感

  今天,我看了《明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关于禁毒的警示教育电影,让我知道吸毒的危害性.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凡留学归来,正与女友甜蜜时,发现女友是一个吸毒的人,他想帮女友戒掉毒瘾,但没有成功.他想跟女友一起吸毒,一起戒掉.可是,他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性,也成为了吸毒者.有一次他被公安人员抓去戒毒所戒毒.戒毒成功后,周围的人都远离他,他心灰意冷,又复吸,女友看见一个优秀的青年为了帮她戒毒,变成了吸毒者,很内疚.于是她跳楼自杀,以表示歉意.

  看了这部电影,使人有一种悲伤涌上心头.毒品,能摧毁一个有为青年的大好前程;毒品,能带给一个家庭前所未有的灾难;毒品,它是从天堂通向地狱的阶梯.但我们要从另一方面去想,为什么一凡会相信自己吸毒后能戒掉?那是因为他没有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性.为什么他会复吸?因为人们对他冷漠,使他心灰意冷.

  毒品对人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八个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要自觉的远离毒品,不去一些未成年人不能去的地方,只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不受侵害.

  一个人的吸毒,会换来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可能会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一个个家庭的悲剧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悲剧,

  明天的路还很长,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葬送自己的明天.我想这是《明天》对我们最好的忠告吧!

例2: 读后感该怎么写[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写故事介绍在写自己的感受

例3: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要求是1.要是自己写的2.要联系生活的3.要300左右的4.要少写主要内容的】[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做人要自尊自强,刻苦勤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外我们还要多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家人一起分担一些事情.  一个夏天,绿山墙的那个村庄里住着马修和玛丽拉兄妹两个和一些村民,马修因为上了年纪,...

例4: 【求道德经读后感!】[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一、《道德经》总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对于这一段,历代的人们都把这个“道”解释为宇宙之道、天地之道、自然之道等等,却没有与“德”联系起来.事实上,《道德经》论述的只是两个问题:“道”与“德”,“道”并不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是个体修行也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现代人把佛学和道家思想当成神秘文化,是由于他们修道的方法十分特别,并且需要修道者具备特殊的“德”.历代人们修道的多,知道修道需要先修特殊的“德”,而最终明了“道”为何物的人极少.《道德经》总论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后面极大部分却是论述修道之“德”的,所以只修道不知“德”者难于理解它,不实修只从文字上理解道为宇宙之道者更难于理解它.唯有修道能明了究竟者,方知“道”与“德”合二为一,道德经三字,提纲挈领,实已把全文的内容都概括无遗.故前人有把经文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部分,实是很有见地.对于没有实修过或尚未修持到练虚合道的人来说,道经的内容很难理解,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往往只是从字意上理解为某种规律的东西,但具体这个规律是什么,谁都说不上来,所以千百年来,《道德经》的译本越来越多,但是经中说些什么人们却越来越争执不下.同样,德经的内容就被人们说成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国的方法等等,这倒是没有很大出入的,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一整套个体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一个人如果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小者治家,大者安邦治国,很可能都失败,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噫!老子之苦心几人能解也,竟被人认为甘守柔弱、与世无争、甘居人下,是空谈之唯心大道.殊不知被现代唯我的人们看得一文不值的“德”,却是修道者不可或缺,少了就修不成道的东西.这一些,如果不是自己亲身去修道体验过,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东西.

例5: 【读后感如何教学】


思路提示: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 “ 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列哪一项不是《美学散步》中所揭示的中国音乐的审...

点拨:总序美学散步小言诗(文学)和画的分界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空灵二、充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二、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中...

题2:求宗白华《美学散步》这本书的TXT

点拨:http://pan.baidu.com/s/1kTzNQYj

题3: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思想在哪年提出的

点拨:大约成熟 于上世纪 七十年代。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

题4:《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

点拨:《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 宗白华,江苏常熟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科。 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华全...

题5:美的历程和美学散步这两本书是哲学还是美学

点拨:两本书都属于美学,美学与哲学是平行的学科,但是从美学的发展源头来看,美学是从哲学摘出来的(包括自然科学).美学和哲学有相当大的区,同样他们的书籍内容也会有相当大的区别。 美学书籍与哲学书籍区别是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虽然都是感觉到知...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9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