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礼记大同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46

概括:这道题是匡必貌同学的课后历史练习题,主要是关于礼记大同,指导老师为应老师。

题目:礼记大同

解:

礼记中大同是的第一小节.是上古社会古风描绘,礼源于家的形成起源.礼不下庶人是小康礼制后起的,古礼即风.

举一反三

例1: 求礼记大同篇的赏析[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礼记·大同与小康》

这篇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来,标题是另加的.【礼运】是讲礼的进化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十三经的一种,共四十九篇,和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大概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礼的文章的集成.西汉时候,博士戴圣讲授本书,所以也叫做【小戴记】,跟戴德的【大戴记】有分别.内容是谈哲理,谈政治制度,或者讲述礼乐,器物,人生仪节.范围广大,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

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这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无法行,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天下.人人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只爱护自己的子女,生产财货和付出劳力,都只为了自己而已.在上位的将爵位传给自己子弟,成为固定的制度.又各自筑起内外城郭、挖掘壕沟,来保卫一己的领土.并且按照礼义来定出法度,去确立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弟和睦相亲,令夫妻和谐相处.由此而设立各种制度,划定田里强界;以此推许勇敢和聪明的人,奖励为自己效力的人.这样一来,一切阴谋诡计就产生了,而战争也就由此而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都是这时代的代表人物.这六位贤君,没有一个不是小心谨慎地运用礼制治国的.他们以此来确立行事的是非标准,养成百姓诚实守信的风气,又明白地指出人们的过错所在,标榜仁爱,讲求互相推让,使老百姓能有法规可去遵从.如果有人不按照这样做的话.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也会被罢免,而民众都会视之为祸根.这就叫做『小康』世界.」

【欣赏】

这篇是讲儒家的理想大同世界,也讲小康的情况.开头孔子参加祭祀以后,走到宫阙上参观,叹息鲁国祭礼的不完备.他的弟子言偃问他为甚么,孔子说:

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属于大家的.那时候的官吏是:选拔贤良,委任有才能的人出来作事.个人修养是:讲求信义,和睦相处.对于社会,不只是爱自己的父母儿子,也爱别人的父母儿子.社会是:老年人有养老的地方,壮年人有工作,幼年人有生长的地方,其它残废有病的人都有疗养的设备.工作:男的有职业,女的有家庭.生产货物,不必为己;尽力怍事,不必为己.这样一来,没有阴谋,没有强盗,小偷、乱徒、贼党,连大门都不必关.这就是大同世界.

后来大道不实行了,天下变成了私有的.大家只爱自己的父母、儿子.货物、力量只是为自己.天子和诸侯把爵位传给自己的子弟.建筑内外城和护城河,作为防备.以礼义来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把功劳当作自己的.以礼来断是非,赏罚人民.这是小康政治.

儒家是入世的,从个人的修养作起,到家庭,到社会,以至全国、全世界.礼记大学篇的八条目是: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使知识达到极点),正心(心意真实无妄),诚意(意念真诚),修身(修养自身),齐家(家庭圆满),治国(国家富强康乐),平天下(世界太平).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作去,达到理想的大同世界

例2: 【礼记大同篇的写作特色】[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求礼记大同篇的赏析 《礼记·大同与小康》 这篇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来,标题是另加的.【礼运】是讲礼的进化的一篇文章.【礼记】

例3: 大同(礼记)在语言上的表达特点RT[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语言上的表达特点: 全文多用短句,语言简洁精练,概括力强,富有文采,结构上总分总,运用排比手法,合理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富于哲理,勾勒出一个理想中的“大同世界”

例4: 求礼记《大同》全文翻译[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因为当时盗贼并起),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礼义表彰他们(民众)做对了事,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例5: 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的相似之处.[政治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的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是大同社会中说的‘老有所终,又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礼记,礼运大同篇全文

点拨: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题2:关于礼记中的大同,历来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你是...

点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

题3:礼运大同歌词

点拨:大道之行也 《礼记》 语文书上的题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

题4:求礼记《大同》全文翻译

点拨:礼记《大同》全文翻译: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

题5:礼运大同篇的文章翻译

点拨:礼运 大同 翻译赏析 2011-03-03 21:19 《礼记·大同与小康》 这篇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来,标题是另加的。【礼运】是讲礼的进化的一篇文章。【礼记】是十三经的一种,共四十九篇,和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大概是孔子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89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