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
概括:这道题是杨烂翰同学的课后历史练习题,主要是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指导老师为逮老师。
题目:四库全书总目
解:《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在规模空前的图书文献整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目录学专著.在四部(经、史、子、集)、四十四类、六十五子目构成的框架内,包含着一万多种图书提要.“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四十三[四]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於子目之末,或於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凡例》).总序、小序、案语、提要,脉络融通,浑然一体,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总体效应,代表了我国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是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学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为历来四库学者所关注、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北京大学学报》1964年第2期发表王重民教授《论〈四库全书总目〉》长篇论文,从纂修背景、纂修进程、著录原则、思想内容到日后的影响,作了系统的、深刻的阐述.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例如《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提要》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浙本翻刻殿本”误说,为众多四库学者所沿用,制约着《总目》整理研究的深入发展,不可不正本清源,详细辨明.
一、乾隆时期,《总目》传本先后有:七阁写本、两种稿本以及浙江刻本、武英殿刻本,各本卷端率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并无题作“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者.《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提要》关连至密,但是不能视为同书异名或异名同实
《总目》撰著完成於乾隆时期,乾隆朝的传本,我看到过七种:1.文津阁写本(藏北京图书馆);2.文溯阁写本(藏天津图书馆);3.文澜阁写本(藏浙江图书馆);4.乾隆四十七至五十三年间修订稿本(藏上海图书馆);5.乾隆五十七年后修订稿本(藏北京图书馆);6.乾隆六十年十月浙江刻本;7.乾隆六十年十一月武英殿刻本.七种版本,卷端(以及每卷)皆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没有例外.惟浙本增一扉页,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同治七年(1868)广东书局重刊浙本,扉页删除“提要”二字,以示更正(注:阮《跋》有“《提要》一书”云云,浙本当是受其影响所致,或为后印者所增附.).19世纪的《总目》刊印本,我亦见过七种:1.日本文化二年(1805)刊本;2.文化十一年(1814)刊本;3.同治七年(1868)广东书局刊本;4.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漱六山庄石印本;5.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点石斋石印本;6.光绪二十年(1894)福建刊本;7.光绪二十五年(1899)广雅书局刊本.这七种刊本,卷端(以及每卷)皆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亦无例外;扉页以及封面签题,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或“官板四库全书总目”,只有福建一种扉页题“钦定四库全书提要”.20世纪的《总目》印本,我见过十种:1.宣统二年(1910)存古斋石印本;2.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东方图书馆重印存古斋本;3.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大东书局石印本;4.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5.1971年台北商务印书馆重印本;6.1965年中华书局缩小影印浙本;7.198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缩小影印殿本;8.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缩小影印殿本;9.1997年1月中华书局排印殿本(整理本);10.1999年5月海南出版社排印浙本(整理本).这十种传本,除第4、5两种排印本之外,卷端皆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或“四库全书总目”;扉页、封面签题,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种),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3、4、5、10种),或“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第7、8、9种),或“四库全书总目”(第6种),加“提要”二字者略占优势,集中出现在20世纪前期的二十余年间.在《总目》二百多年传播史上,形成过二十几种版本.其卷端书名,除个别排印本之外,皆题“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或“四库全书总目”,根据名从其朔暨书名以卷端所载为准之著录条例,我们不得不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名排除在外,至多在卡片或书本目录之附注项下加小字注“扉页题××”而已.
举一反三
例1: 《四库全书总目》小序文章莫盛於两汉,浑浑灏灏,文成法立,无格律之可拘.建安黄初,体裁渐备,故论文之说出焉,《典论》其首也.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
思路提示: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这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这样,由《永乐大典》的辑佚便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水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最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这类著作共有6793种、93551卷,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至少可抄60余万字.第四步是校订.这是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错误,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最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当然,《四库全书》的内容也有不足: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挖改.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也就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在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中,也有不少删节或挖改.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是《四库全书》收录书和存目书的总目录.该目录前有"凡例",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冠以总序,大类之前又有小序,每书之下都有著者介绍、内容提要、版本源流等考证文字.由于这些考证文字出于纪昀、戴震、姚鼎、邵晋涵等著名学者之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编本,它不列存目书,只列《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每种书的提要也写得比较简单.《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布世界.
《四库全书》编纂成功的原因何在?第一,安定的社会环境.修书期间,正当康乾盛世,天下无事,没有战争的干扰.四库馆臣坐在书案之前,一坐就是10年,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四库全书》从酝酿到修成,乾隆弘历始终参预其事,并由他精心策划.从征书、选择底本,到抄书、校书,乾隆弘历都一一过问,亲自安排.第三,雄厚的资金来源.《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所需经费难以数计,清廷一概包揽下来.第四,严密的组织系统.四库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负责总理馆内一切事务,下设纂修处,缮书处和监造处.纂修处负责校理勘定全部书籍,并兼任缮书处缮写书籍的分校工作;缮书处负责全书的缮写及校勘事宜;监造处负责武英殿刊刻、印刷、装订、整理书籍事宜.四库馆臣总计360人,因故革职、身死除名、调用它任者,不在此数.第五,破格录用人材.四库全书馆堪称人才之宝库,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不少人是破格录用的,如邵晋涵、余集、周永年、戴震、杨昌霖等人,人馆前不仅不是翰林,而且戴震、杨昌霖等连进士都不是,仅是举人.人才云集,为编纂《四库全书》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四库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四库全书》的流传情况如何呢?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如何评价《四库全书》?虽然《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有删削、挖改内容等过错,但就整体而言,应当是功大于过.首先,它保存了大量古籍,是古代文化的一次总结.
《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出版,正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四库全书》的优良传统而结出的丰硕之果.
总而言之,《四库全书》是18世纪70到80年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项特大型文化工程,在人类文化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例2: 求《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总序》的译文,麻烦大家了,[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就史书应该遵守的规律而言,描述事件应该尽可能简略,而考据求证则应该尽可能详尽,没有比《春秋》描述更简略,没有比《左传》考据更详实的了.鲁国史书中记载了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孔子通过这些描述判断其中的是非,然后才能用一两个字暗寓褒贬.这就是写史书需要考证的.左丘明撰写《左传》,后人阅读事情的始末,判定是非,然后才能理解字里行间暗寓的褒贬,这就是读史书需要考证的.如果没有这些事情的记录,即使是孔圣人也写不出春秋;如果不知道这些事迹,即使是孔圣人来读春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其中的人物有所褒贬.儒者喜欢大言,动不动就舍弃史传来求读经典,这样必然是不通的.有些人能读通,也必然是私下里阅读史传,然后假称没有借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后世称为绝作,却不知道它的前身先是《长编》,然后是《考异》.高似孙《纬略》,记载在他的《与宋敏求书》中,说到洛八年,才完成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个朝代.关于唐朝的文字尤其多,按照年月依次编辑为草稿,把四丈作为一卷的话,总数不下六七百卷.也有人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一件事情要援引三四个出处才编纂成,用了二百二十个人所著的各种杂史和参考书.李焘《巽岩集》中也说张新甫曾经看到洛阳有《资治通鉴》的草稿,塞满了两间屋子.(李焘的这本集子现在已经失传了,这里是根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转述他父亲马廷鸾的话.)现在看这本书,例如“淖方成祸水”的话是出自《飞燕外传》,“张彖冰山”的话则出自《开元天宝遗事》,还有一些小说也没有落下.但是从古至今的著录,在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分配目录,必然有缘故.现在总括各种书籍,分为十五类,开头的是《正史》,也就是大纲.其次是《编年》《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都是参考纪传的.还有《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这些都是参考各种传志的.《史评》的是参考各种评论的.过去还有《谱牒》这一项,但是从唐朝之后,谱学就几乎没有了.玉牒不对外颁布,家乘也不上报,只有虚目而已,所以删掉.私家记载,只有宋明两个朝代最多,因为宋明两个朝代的人都喜欢议论,议论有不一样的意见就产生了门户之分,有了门户流派的区别就有了朋党,有了朋党就会产生恩怨,彼此有了恩怨,得志的时候就在朝廷上排挤意见不同者,不得志了就用笔墨文章来报复,中间难免是非颠倒,迷惑视听.但即使有疑问和曲解,有大家的力量考证对质,也一定能得到正解.即使有虚假的言辞,参考大家的说法来核实,也一定能了解到真情.张师棣《南迁录》的妄言,是邻国的事情,没法对质.赵与峕《宾退录》用金国官制作佐证就可以知道.《碧云騢》一书污蔑诽谤文彦博、范仲淹等人,晁公武认为是梅尧臣写的,王铚认为是魏泰写的,邵博又考证说确实是梅尧臣写的,可以算得上是罗圈架了.然后李焘参考几种说法而分辨定论,到现在也就没有别的说法了.这也是考证一定要详尽的验证.所以史部的这些书,除了确实非常冗长繁杂没什么可借鉴的之外,凡是对正史有补充的,都应该选择精华留存下来啊.
例3: 跪求四库全书总目中楚辞类的翻译裒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刘向始也.後人或谓之骚,故刘勰品论《楚辞》,以《辨骚》标目.考史迁称“屈原放逐,乃著离骚”,盖举其最著一篇.《九歌》以[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把屈原、宋玉的赋集中起来,取书名叫《楚辞》,是从汉朝刘向开始的.后人也把“楚辞”称之为“骚”.刘勰品评《楚辞》,就是以《辨骚》作为标题的.据考,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著离骚”,那只是举其最著名的一篇而言.《九歌...
例4: 【英语翻译艺术类一古言六书,后明八法,於是字学、书品为二事.左图右史,画亦古义,丹青金碧,渐别为赏鉴一途.衣裳制而纂组巧,饮食造而陆海陈,踵事增华,势有驯致.然均与文史相出入,要为艺事】[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古代有6种造字法,后世有8种书体,于是文字学与书法分为二.画与史本是一体,后来分离为艺术;人们喜欢衣着则裁缝巧,喜欢饮食则飞禽走兽被捕猎,这些都与文史相左,故作为艺术;琴原本是高雅的音乐,以前被放在乐部,后世的工匠无知,胡乱创造,以不是庙堂人民的音乐了,只是一门技艺罢了;摹印原本是六体之一,从汉代白玄朱以来,把篆刻当作要务,离文字学远了;射箭投壶,戴记里有记载,诸子也说过,事情不同而大略一致;都放在艺术类里,在道理上差不多吧;至于棋类,歌舞类,品目繁多,又非常琐碎,也归为一类,都叫杂技吧.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四库全书总目是什么意思
点拨:【词语】: 四库全书总目 【解释】: 原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名。清代纪昀等撰。1781年定稿,1793年刊版。二百卷。收录《四库全书》所收之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未收的“存目书”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分“经、史、子、集”四部编排。1965年中华...
题2:《四库全书总目》分类体系有哪些
点拨:即分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传、释和文字学方面的著作,史部主要收录历史以及地理、时令、政书、目录等方面的著作,子部主要收录哲学、军事、天文、算法、医学、农业、艺术、工商等方面的著作,集部主要收录总集、别...
题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存目”是指?
点拨:保留书目。清初纂修《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分类编次﹐凡触犯时讳,不利统治,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以及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书籍,均不入四库。其中一部分保留书名,略附提要,编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中,称为"存目",计六千余种。
题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是永瑢还是纪昀
点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由清永瑢、纪昀主编的丛书是内容丰富、较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汇编成此书,二百卷。收录古籍计一万零二百八十九种,为便于翻检,次年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
题5: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是什么关系
点拨:《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总目》则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集大成的目录著作。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官府组织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相辅相成,...
- 【大卫贝克汉姆】-www.davidbeckham.com(2021-03-02)
- 【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www.cranfield.ac.uk(2021-03-02)
- 【帝国烟草公司】-www.imperial-tobacco.com(2021-03-02)
- 【免费佛教音频】-www.freebuddhistaudio.com(2021-03-02)
- 【英国第一集团】-www.firstgroup.com(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