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三字经故事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47

概括:这道题是干品亓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三字经故事,指导老师为郦老师。

题目:三字经故事

解: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三声)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举一反三

例1: 三字经故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三字经》中的故事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扌卑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三字经》学习资源1、嘉嘉玩三字经有声教学软件:

  收录了三字经有声朗读、三字经有声释义、三字经歌曲等内容,适合儿童自学及家长、教师教学用.软件操作界面友好,

  2、三字经学习网:

  介绍最完整的三字经全文阅读和最全的新三字经,详细讲述三字经的起源和作者,以及三字经解释等相关文章.

  3、刘宏毅《三字经讲记》

  刘宏毅教授讲于奥克兰,《三字经》讲座是直剖经义,辅以文字,以经义为纲,文理为目,纲举目张,文义也就自然现前了.

  三字经的意义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们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那么一共才一千五百字左右的《三字经》,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在看似浅显的词句中,都蕴含了哪些深刻的道理?为什么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三字经》还有什么教育意义吗? 《百家讲坛》特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用风趣幽默的讲述,告诉我们《三字经[1]》背后的故事,阐释《三字经》内含的道理,并通过《三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帮助我们认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因为《三字经》这样一本小册子,所以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 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 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 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例2: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什么故事】


思路提示:

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这句话和《孟母三迁》这个很有名的故事是差不多的,

意思是: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有一天孟子逃学,母亲很伤心,把快要织好的一匹布剪断了,以此来教育孩子不能贪玩,否则一事无成.

例3: 【三字经里讲的是哪些故事】[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三字经,为南宋王应麟(存在争议),有“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的赞誉,里面典故、史料甚多,请仔细品鉴.附一个正文,请欣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例4: 《三字经》的全文和故事[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寒燠均 霜露改 右高原 左大海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古九州 今改制 称行省 三十五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曲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故事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三字经有哪些小故事?

点拨:1、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

题2:三字经里的故事10个小故事

点拨:三字经:夕孟母,则伶楚。子不学,断机楚。斗宴山,有义方。教五子,名惧扬。 这是一个小故事。里面说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知识,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编织东西来挣钱让孩子读书。但是,有一天,孩子说不再读书,母亲听了,马上把编...

题3:《三字经》小故事

点拨:孙敬,苏秦,车胤,李密,孙康,朱买臣,李密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

题4:三字经里有哪些小故事

点拨:1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

题5:《三字经》里的这两个故事是什么?简短一些的

点拨: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关联成语——覆水难收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0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