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民族风俗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49

概括:这道题是嵇沽感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民族风俗,指导老师为荀老师。

题目:民族风俗

解: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佛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要借这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以被别人坡道越多水,就说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泼到的人也越高兴.这样精彩的泼水节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哦.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泼水节真是丰富多彩啊!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土家族吊角楼

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有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苗族、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区,坡度较大.建房时都喜欢建造有古色古香的吊角楼.这种吊角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随着经济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遍建筑.

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吊角楼的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

单吊式,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或"钥匙头".它的特点是,只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双头吊"或"撮箕口",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单吊式和双吊式并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经济条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单吊式和双吊式常常共处一地.

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角楼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

二屋吊式,这种形式是在单吊和双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角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角楼也是在单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角,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支撑用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一般都是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务、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总的看来,吊角楼还是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底断常雕绣球,金爪等各种形体.吊角楼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角楼. 可是,在沱江边上的吊角楼,却另有一种形式和情趣.清澈的沱江水从城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宛如恬静的淑女.吊角楼悬于沿河两岸,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庭.

这种吊角楼,依山榜水,沿江连绵不断.从那窗口闪过的张张笑脸,又不禁是要想起沈老笔下黄昏薄暮中的吊角楼的风姿.入夜那临江窗户中灯光像星星在水上闪烁,那一座座吊角楼倒映在清流之中,宛若水下龙宫,十分清晰.白天那挤满沿河的浣衣女,把河水弄起阵阵漪涟,悠悠的荡开去,却象一抹一抹会心的 微笑,河在两岸的掩映中更加清冽,碧绿.吊角楼在古亭楼阁,新式建筑交相辉映之下,更加多采多姿.还有斑鸠在河洲觅食,丁丁雀低翔高飞,更为吊角楼添锦增色.

举一反三

例1: 关于民俗的作文四百字内


思路提示:

民风民俗的作文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多种居民,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通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成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抹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石为支撑,上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房组成,中间有一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款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用饭过程中,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夏至北海人习俗,都会买荔枝跟狗肉来吃.

北海每逢大的节日或庆功典,都有舞龙、舞狮、烧炮助兴及送红包的习俗,为的是讨个吉利和讨个热闹.

交通.北海的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工具也是多样化、现代化和豪华化.

婚俗.北海旧的婚俗和家一样,也有哭嫁的习惯,并且还充满了迷信色彩,只能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来回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婚嫁实行的是新人新风尚.

7月14鬼节---北海风俗.

北海每年的农历7月14,称为鬼节.

家家户户杀鸡杀鸭烧香拜神拜祖宗.

例2: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字数600到700,和同学重了就死定了,阿门[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文明 -- 一个民族的烙印

几千年如同历史云烟,无论这个古老的文明间隔咱们多遥远,咱们的心灵、精神和感情却始末为她魂牵梦引.心中已经烙下千年循环的轨迹,在人的生活及其短暂的几十年中,咱们又该怎样解释中汉文明…… 纵横古今,中华文明进程项记忆犹心,享誉中华,东方古国魅力层层绽开.佛道盛行,大唐余风,兴盛的时代畅想.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辉煌传授继承,让我感遭到了华夏文明的魅力;泱泱神州万年的纷纷呈现演绎,让我与文明同行. 说到文明,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周恩来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周恩来,回去给让路.周恩来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响亮,亲切.自然,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文明人,我们更需要一个文明的集体. 咱们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追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在神秘的人鱼文花纹陶盆到民国战乱时的硝烟,涨起了远古文明的曙光,强大昌盛的元朝,中汉文明生生不息地传续下来,宋代近乎完美的文化精神被元朝的文人们转化成了超世的人的生活境界.明清两代的俗文化的蓬勃,中华文明终于完成了他的时代. 日月如梭,时光荏苒,这些古老的中汉华明曾衰败,遗忘.但无论如何,时光还是战争.都无法消抹这些文明,因为,这些是属于我们,更属于中华民族的文明.

希望给分

谢谢

例3: 各地民风民俗的作文快啊,600字的,要自己写的


思路提示:

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而提到节日风俗,我首先会想到逛庙会,逛庙会这北京风俗相信大家已经久仰大名了,但真正见识过的估计也不多,那就让我带领大家去观赏这一有趣的民俗.

大年初一,北京城内城外寺院都举办庙会,庙会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庙门外小摊便吆喝起来,一条街被挤得水泄不通,满怀的好心情,漫步走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绒毛的、瓷的、玉的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玲珑剔透的玩意儿排放在货柜上,整齐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参观完精致的工艺品,便来到食品一条街准备饱餐一顿,这里四处飘香,十里之外也能闻着香味赶来.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经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这里来,品味各色佳肴,定是舒服!听闻北京集市的阿里巴巴羊肉串味美、肉肥,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找了几家老手,一连要了十几串,坐在小椅上边吃边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羊肉串真好吃,一连的羊肉串下肚,都还不过瘾,谁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味全呢?

吃饱喝足,随我往前继续观赏,一路小跑,便来到儿童天地,这里有小孩玩耍的各种有奖游戏,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气枪打靶”、“绵羊拉车”、“力劈华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庙会游戏有的刺激,有的有趣,无不让人张大嘴巴睁大眼睛,大饱眼福,其乐无穷,我

虽然没玩(感觉忒幼稚!)但这些活动却让无数的小孩子欢天喜地.

玩够了,告别游乐场,随我一同去听“国粹”,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谛 .不早早赶到演出戏场,那还真是难以看到台上演员的表演,剧场是十里八层被文艺爱好者围得水泄不通.这儿的节目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有京剧、评剧、相声、小品、哑剧等,一个连一个,让台下的观众过足了瘾,熟悉的哼上两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划,跟着旋律,摇头晃脑,享受京剧的音韵,小品的欢快.演完一出,拍手声响遍了整个场地,久久回荡在庙会的上空.

我东蹦西跳,早已汗如雨下,却也乐在其中,虽然没有鞭炮的喜庆,但也不失节日的气氛,反而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庙会,新庙会,东西南北大聚会,它有它的独特风韵,它有它的热闹.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老北京的风情,却让我为之一爽!

例4: 只要是民风民俗的作文就好了,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傣家竹楼.


思路提示: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佛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要借这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以被别人坡道越多水,就说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泼到的人也越高兴.这样精彩的泼水节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哦.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泼水节真是丰富多彩啊!

例5: 有关各地民俗风俗习惯的作文怎么写[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庄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数十户人家,他们大都姓秦,因此该村也叫秦人村.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进洞避乱的古代秦人的后裔?没有谁去做具体的考证,反正一个“秦”字贯古今,他们的衣食住行习俗确实与当今现代社会风尚有许多不同.

衣:以前这里人们的衣料全为家织土布.各家备有纺车、织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兰或灰或紫的颜色.衣裳多为自家制做,将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针一线用手工连缀.也有上门做衣的裁缝,一个灰包,几根针,几络线,一双形似当今带把小铝锅的生铁熨斗就是他们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样是男为封襟衣.女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裤子全为大折裆裤,4尺大的裤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系上布带.如今,村里年轻人的服式与洞外人的几乎没什么两样,但不少老年人仍穿着对襟衣,大件衣,折裆裤.不过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纺土织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选.去村里走走,仍可寻见木制的纺车和织机.虽然这些都闲置不再用,但也展示着历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缝纫机的今天,村里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缝.

食:当然是主食大米,与洞外的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这里所指的“食”,是专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里的村民们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风车.碟子圆形,有上下两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间有一硬木轴,上扇绕木轴在下扇上转动.上下两扇磨擦的面有规则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以为齿,齿缝间用黄土夯紧将齿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将壳肃去粗壳.用碟子加工时将稻壳堆在上扇盛壳的容斗内,以人力推动上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磨擦,从上下礧面的缝隙间洒下去了粗壳的糙米.糙米再经过石碓加工便成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仍有作坊可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确实有的村民原来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们(特别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质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篱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独立,确是“鸡犬两相闻”.屋内存设简陋,石板木块是凳,木板相拼为床,葫芦(俗称芦瓜)剖开成瓢,砖头砌垒即灶.如今茅屋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墙,仍具古代遗风.家家户户虽然有了电视机、电冰箱,那剖开的芦瓜瓢却一脉相沿.

行:秦人村虽紧临国道,但村里不通公路,在田园上纵横交织的是阡陌交通田园上的这些阡陌并非说优于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确也有它的优点.它透着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湿气,赤脚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温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脉膊的跳动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介绍

点拨:1.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

题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点拨:1.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

题3:中国的各个民族的习俗

点拨:1,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

题4:56个民族的习俗

点拨:1、汉族(hànzú):汉民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风俗千姿百态,丰富异常。汉族的传统节日比较多,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禁忌特多,如不能扫地,不准讲不吉利的话,不要...

题5:中国的56个民族都各有什么习俗呢?

点拨:1、蒙古族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已狼为图腾,天葬。2、回族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3...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0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