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浑象

移动版    时间:2019-06-01 16:49

概括:这道题是梁绷影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浑象,指导老师为酆老师。浑象是一种表现天体运动的演示仪器,类似现代的天球仪,是一种可绕轴转动的刻画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的圆球,浑象主要用于象征天球的运动,表演天象的变化。浑象与浑仪合称为浑天仪。浑象最初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耿寿昌发明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的西汉时期。东汉的张衡水运浑象又对后世浑象的制造影响很大,宋朝的水运仪象台则达到历史上浑象发展的最高峰。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题目:浑象

解:

从《浑天仪图注》记载可以看出小浑是一个较浑天仪小些的木质圆球,在圆球上先画出一大圆为赤道,再画一个与之成24度交角的大圆为黄道,在黄赤道上均分成365又?刻度,两者的起始都在冬至点.在赤道北极及其相冲处(即南极),各用针?一孔,作为圆球旋转轴的两端.取一长条竹篾,在其两头的中央各穿一孔,令这两孔之间的距离与圆球半个大圆弧的长度相等,将竹篾的两孔与南北两极相重合,竹篾则纵贯圆球,这时竹篾两孔间的连线必与圆球相切合,这是因为从北极到南极针孔中心间也正好等于182又5/8度,即半个大圆弧.沿中分线把竹篾削去一半,必须使中分线正好是竹篾两端孔中心的连线.从冬至点起,令竹篾的中分线沿赤道每隔一度移动一次,每一次均读出它与黄道相交的度值,就可以得知赤道每增一度时,黄道度或少或多于一度的数值.这多少之数即为黄赤道进退数.赤道度增率大于黄道度增率时,为多,为进数;;相反,为少,为退数.这是我国古代量度黄赤道进退数具体方法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

小的浑天仪模型制成后,作为试验,试验准确了,然后再用铜来铸成正式仪器.在张衡谨慎、细心操作下,耗费了许多心血,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这个仪器终于制造成功了.因为这个仪器是根据浑天理论来制造的,所以张衡就把那个用竹蔑编成的模型叫做“小浑”,铜铸的就定名叫做“浑天仪”.张衡的浑天仪在好些地方和近代的假天仪相似,不过近代的假天仪当然比它精密得多.

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是依据浑天原理而制成.其形状是个球形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浑天仪分做内外几层,每层都可以转动,中间有个铁轴贯穿球心,轴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轴和球体的接触有两个交点,即天球上的北极和南极.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圈的下面,另一半显露在地平圈上面.在球的表面排列有二十八宿和其它恒星,球面上还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二十四节气.从冬至点起(古代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把圆分成365?度,每度又细分成四个小格.球体外面有两个圆圈,一个是地平圈,一个是子午圈,外圈圆周长为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天轴支架在子午圈上,和地平斜交成36度,就是说北极高出地平36度.这是洛阳地区的北极仰角,也是洛阳地区的地理纬度.这架仪器的构造,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为了使浑天仪能够按照时刻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组滴漏壶.滴漏壶是古代测知时刻的仪器,它用一个特制盛水的器皿,下面开个小孔,水一滴一滴流到刻有时刻记号的壶里,人们只要看到壶里水的深浅,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刻.当时没有发明钟表,我们的祖先就用它来测定时刻.张衡运用这个原理,设计了一组滴漏,巧妙地应用两个壶和浑天仪配合起来,利用壶中滴出来的水的力量来推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浑天仪运转,通过恰当地选择齿轮个数,巧妙地使浑天仪一昼夜转动一周,把天象变化形象地演示出来,人们就可以从浑天仪上面观察到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

张衡制成青铜浑天仪后,把它安装在一间密室里,用流水的力量使它转动.然后,让一个管理人关闭在室内,高声向站在观象台上的观察者报告说:浑仪上哪一颗星正在升起,哪一颗星正在达到天顶,哪一颗正在落下去.一切都准确地同天象相符.

在浑天仪和滴漏壶之外,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机械日历,叫做“瑞轮冥荚”.《晋书·天文志》记载:“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冥荚于阶下,隋月虚盈,依历开落.”冥 荚是传说中的一种树,每天生一个荚,生到第15个以后,又每天掉一个荚,掉完以后再重新生长.受此启发,张衡创造了瑞轮冥荚,其内装有机关,在一个立轴上装上十五个具有凸轮作用的拨板,使它们依次分别作用十五个冥荚,各按着应有的时刻升起和降落.然后把瑞轮冥荚放在浑天仪殿房外面阶台旁边.接联到滴漏壶上去,也是利用漏水转动和浑天仪联动.它从每月初一起,每天转出一片木叶,到15日共转出15片,然后每天再转入一片,依次减少,到月落为止.因为阴历是和月亮的运行配合的,所以这种仪器不仅可以表示出日期,它还可以表示出月亮圆缺的增减情形,也就是按照阴历中的朔日、上弦、望日、下弦、晦日等顺序,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旋转开合着,使人们从瑞轮冥荚上可获得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观仪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仪诞生的前一年,?张衡?先用竹篾制成一个模型,名曰“小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校正,然后才铸作大仪. 类似活动日历的效用.

举一反三

例1: 浑天仪的意义是什么啊?


思路提示: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

例2: 浑天仪的作用是什么啊?[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 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

例3: 浑天仪是谁发明的[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我国汉代时期张衡所发明制造的.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天球形状,把仪器制成多个同心圆环,整体看犹如一个圆球,然后通过可绕中心旋转的窥管观测天体.

浑仪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西汉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都造过圆仪,东汉贾逵、傅安等在圆仪上加黄道环,改称“黄道铜仪”.早期结构如何已没有记载.而最早有详细结构记载的是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在光初六年,即公元323年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这架仪器由六合仪和四游仪组成.到了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李淳风增加了三圾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仪,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唐朝以后所造的浑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仪相似,只是圆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随着浑仪环数的增加,观测时遮蔽的天区愈来愈多,因此,从北宋开始简化浑仪,到了元朝郭守敬则对浑仪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

例4: 请问浑天仪是谁发明的[历史练习题]


思路提示: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 葡萄牙国旗上画有浑仪.自马努埃一世起浑天仪成为该国之象征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浑天仪和浑象仪是一回事吗?

点拨: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西方的浑天仪最早由埃拉托色尼于公元前255年发明。 用于演示浑天说思想的天文仪器。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

题2:浑天仪的介绍

点拨: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天仪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天仪...

题3:浑天仪和候风仪是什么用的

点拨:浑天仪是研究地震的 侯风仪是研究风向、风速、气象学的 都是张衡发明的 在此我展开话题: 张衡不但是浑天论的完成者,而且还根据此种理论和实际天象观测...

题4:浑天仪的作用

点拨: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它们是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制的。 浑仪模仿肉眼所见的...

题5:浑天仪是怎样发展的?

点拨:我国是一个历来都非常重视农业发展的国家,农业生活的发展同时促成了历法和天文观测的开始,又因为古代中国人对天象都有浓厚的兴趣,使中国在早期就形成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0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