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云
概括:这道题是糜琳下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拏云,指导老师为董老师。拏云握雾,是汉语词汇,拼音是ná yún wò wù,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题目:拏云
解:贺新郎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鉴赏】: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浊醪就是浊酒.过去做的是米酒,酒呈乳白色,不似今天的透明,故称浊酒.《三国演义》开头那首著名的词就有“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有句云:“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浊醪妙理还在于能使人活得自在,三杯两盏下肚,往往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边云卷云舒,用杜甫诗句来说,就是“庶用慰沉浮”,用李白的话说,就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喝醉了,天是老大,我是老二,“东不管西不管,酒馆(管);兴也罢亡也罢,喝罢(吧)!”
江左一带沉迷于功名的人,难道明白杯酒之间呈现出来的大道理.
又: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簷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词一起即发出浩然长叹:“甚矣吾衰矣.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当年少日,铁马渡江,而“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西江月》),事业无成,平生交游所剩无几,不免因而生恨.首句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虽引用了前一句,但也含有后一句的意思.这里以散文的句式入词,顺手拈来,贴切自然,包含着万千感慨.按词意“恨”字仍贯下二句.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个)长”.辛增一“空”字,则青出于蓝.李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辛则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白白地消磨过去了!既然大半生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那么对人间万事万物只好付之一笑了.悲愤中含有无限苍凉意.“问何物”句,设问,接借用《世说新语·宠礼篇》:“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薄,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髯,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以下自作答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由上面“慨当以慷”的直倾胸臆转为委曲婉转,希望像李白那样“相看两不厌”,能与青山互通款曲.《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此或有与名臣魏征自比意.而对青山的赞许,何尝不是对自己人格的自励.《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亦正是此意.
过片从饮酒着笔,说自己对酒思友,想必和当年陶渊明写《停云》诗相仿:“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这里化用陶《停云》诗:“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悠,搔首延伫”.实则表示仰慕陶渊明的高风亮节,谓其是真知酒之妙理者.而对另一些人则发出指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成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又,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治浮”.这里作者以清真的渊明自比,借对晋室南迁后风流人物的批评,斥责南宋自命风流的官僚只知道追求个人私利,不顾国家存亡.于是禁不住想起结束群雄称霸局面统一天下的汉王朝的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何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不恨”二句,用《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加一“狂”字,正是愤之极的话,笔锋凌厉,气势拏云.况周颐释“狂”有云:“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蕙风词话》卷二).辛弃疾的“狂”,寄寓着深沉的政治内容.一结“知我者,二三子”,由急而缓,由驰骤而疏荡,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其在《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亦云:“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再次感叹知音恨少,情怀寂寞.《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本词首尾用《论语》典,都不见痕迹,恍如己出.岳珂《桯史》卷三云:“稼轩以词名,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这确是表现出辛弃疾性格的一首佳作.
举一反三
例1: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是应如是.
思路提示: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历城)人.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绝不足以做辛弃疾的人生履历.我个人以为,在中国古代众多诗家学者中,他的一生最为轰轰烈烈.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的他,受到了祖父洗雪国耻的教育,也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社会苦难.他痛恨战争,却又不得不以自己的参战来寻求民族争端的解决.身形魁伟的他在战场上骁勇披靡,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不得重用.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就像当年的放翁一样,有志不能伸.幸而,辛弃疾不是个只晓冲锋陷阵的武夫,上天剥夺了他成就功业的机会,却开辟了另一个天地任他挥洒.手握巨笔的他照样呼风唤雨,涂抹人生.
提起辛词,似乎总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那也需要有“书袋”可掉,这正体现了幼安学识广博,且能融会贯通,因此才能驾驭众多生僻的典故.而且,这一评价并不能涵盖他的所有作品.比如他的《清平乐》,一派田园风光,其意趣之妙已超过陶潜,颇近天真了.所以说,稼轩词不拘一格,绝不至为典故所囿.前文所引的《贺新郎》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辛弃疾与生俱来的卓绝文笔.
“甚矣吾衰矣!”若单看这几个字,则不免以为是老者意气衰竭之言,以此做为全词开头,似乎下文要一叹到底了.可是,这是辛弃疾的风格吗?一生耿介悲慨的豪雄之士岂能出此绝望之语?下面几句话给出了原因.“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原来如此,作者感叹的不是自己的日渐老去,而是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为何缺少共饮的知己,只因自己太过激烈,活得太认真,对朋友难免苛求.也正因如此,自己处处受到压制,甚至不得驰骋疆场,报国建功,难道这样错了吗?作者在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盘诘.仔细读来,这种悲观是诗人的悲观,这种寂寞却是英雄的寂寞.壮士暮年,想起早年怀才不遇的处境,不能不扼腕叹息,悲从中来.可是,再多的心事也已成过往,人生数十载匆匆若梦,历史已不可能再改写.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诗人给了我们答案:“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前半生的缺憾已无法弥补,只能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愁思暗悬.事实已是如此,陪上再多的心酸也无济于事,又何必对此做过多无谓的祭奠呢?倒不如“一笑人间万事”.这是诗人自解之语,我们读后却更觉其苦,若痛苦和微笑真的近如咫尺,诗人经年不散的愁绪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这个自我安慰并不成功,诗人自己也非常清楚,“问何物、能令公喜?”失去了“壮岁荆旗拥万夫”的年轻气盛,失去了“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征战年华,还有什么能让作者感到由衷的快乐?恐怕不可能了罢,作者也在思索着.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替代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既然沙场点兵的梦想已成泡影,那么,干脆安心于另一种生活吧.像陶渊明一样,饮酒赏菊,悠然超逸,不知不觉中便已意至诗成,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想至此,诗人似已摆脱功名拘束.回想前半生的愤懑,恰似那些“江左沉酣求名者”,只顾皓首穷兵,豪气干云,岂不知自己并未悟到真正的人生境界.不饮“浊醪”,何知“妙理”?诗文到这里已是另一重天地,作者似已微醉,醉得超然洒脱,醉得与生俱来的豪雄之气冲溢而出,“回首叫、云飞风起.”多么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我行我路,我写我心,便似庄子所说的大自由状态.此时,作者思绪纷飞,翩然不绝.兴之所至,喊出这样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狂得至极,但也狂得有理,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诗人写出这句话便似水到渠成.更何况,这句话才更接近辛弃疾的性格.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黄庭坚在〈〈定风波〉〉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相比之下,山谷诗中更多的是对古人的追慕,而稼轩则多了一份对自我的肯定.二者皆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妙品.写出这样的感受,诗人的心情已平复了很多,“交游零落”之惆怅顿减,只要有“二三子”能知我心也就够了.既然自己把一切看透,曲高和寡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寂寞只是人生际遇的一种,若能及时自我开解,也就无所谓寂寞了.
本词格高气盛,体悟深刻又用语清疏,满腔郁愤化若无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读完全词,这种感受殊为强烈.作为一个性情耿介的英雄,辛弃疾写诗也气魄非凡,并且毫不做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已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读过辛诗全集的读者,当知我此言不虚. (张羽
例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什么意思[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贺新郎】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例3: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如何应用[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例4: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需这句话的意思,】[语文练习题]
思路提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例5: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如何理解?】
思路提示:
贺新郎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历城)人.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绝不足以做辛弃疾的人生履历.我个人以为,在中国古代众多诗家学者中,他的一生最为轰轰烈烈.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区的他,受到了祖父洗雪国耻的教育,也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的社会苦难.他痛恨战争,却又不得不以自己的参战来寻求民族争端的解决.身形魁伟的他在战场上骁勇披靡,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不得重用.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就像当年的放翁一样,有志不能伸.幸而,辛弃疾不是个只晓冲锋陷阵的武夫,上天剥夺了他成就功业的机会,却开辟了另一个天地任他挥洒.手握巨笔的他照样呼风唤雨,涂抹人生.
提起辛词,似乎总有“掉书袋”的嫌疑.其实,那也需要有“书袋”可掉,这正体现了幼安学识广博,且能融会贯通,因此才能驾驭众多生僻的典故.而且,这一评价并不能涵盖他的所有作品.比如他的《清平乐》,一派田园风光,其意趣之妙已超过陶潜,颇近天真了.所以说,稼轩词不拘一格,绝不至为典故所囿.前文所引的《贺新郎》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辛弃疾与生俱来的卓绝文笔.
“甚矣吾衰矣!”若单看这几个字,则不免以为是老者意气衰竭之言,以此做为全词开头,似乎下文要一叹到底了.可是,这是辛弃疾的风格吗?一生耿介悲慨的豪雄之士岂能出此绝望之语?下面几句话给出了原因.“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原来如此,作者感叹的不是自己的日渐老去,而是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为何缺少共饮的知己,只因自己太过激烈,活得太认真,对朋友难免苛求.也正因如此,自己处处受到压制,甚至不得驰骋疆场,报国建功,难道这样错了吗?作者在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盘诘.仔细读来,这种悲观是诗人的悲观,这种寂寞却是英雄的寂寞.壮士暮年,想起早年怀才不遇的处境,不能不扼腕叹息,悲从中来.可是,再多的心事也已成过往,人生数十载匆匆若梦,历史已不可能再改写.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诗人给了我们答案:“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前半生的缺憾已无法弥补,只能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愁思暗悬.事实已是如此,陪上再多的心酸也无济于事,又何必对此做过多无谓的祭奠呢?倒不如“一笑人间万事”.这是诗人自解之语,我们读后却更觉其苦,若痛苦和微笑真的近如咫尺,诗人经年不散的愁绪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这个自我安慰并不成功,诗人自己也非常清楚,“问何物、能令公喜?”失去了“壮岁荆旗拥万夫”的年轻气盛,失去了“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征战年华,还有什么能让作者感到由衷的快乐?恐怕不可能了罢,作者也在思索着.于是,他找到了一个暂时的替代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本词的一个名句.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至于是否真能由此超脱,答案只有诗人自己知道.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既然沙场点兵的梦想已成泡影,那么,干脆安心于另一种生活吧.像陶渊明一样,饮酒赏菊,悠然超逸,不知不觉中便已意至诗成,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惬意.想至此,诗人似已摆脱功名拘束.回想前半生的愤懑,恰似那些“江左沉酣求名者”,只顾皓首穷兵,豪气干云,岂不知自己并未悟到真正的人生境界.不饮“浊醪”,何知“妙理”?诗文到这里已是另一重天地,作者似已微醉,醉得超然洒脱,醉得与生俱来的豪雄之气冲溢而出,“回首叫、云飞风起.”多么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我行我路,我写我心,便似庄子所说的大自由状态.此时,作者思绪纷飞,翩然不绝.兴之所至,喊出这样一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狂得至极,但也狂得有理,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诗人写出这句话便似水到渠成.更何况,这句话才更接近辛弃疾的性格.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黄庭坚在〈〈定风波〉〉中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相比之下,山谷诗中更多的是对古人的追慕,而稼轩则多了一份对自我的肯定.二者皆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妙品.写出这样的感受,诗人的心情已平复了很多,“交游零落”之惆怅顿减,只要有“二三子”能知我心也就够了.既然自己把一切看透,曲高和寡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寂寞只是人生际遇的一种,若能及时自我开解,也就无所谓寂寞了.
本词格高气盛,体悟深刻又用语清疏,满腔郁愤化若无痕,又字字深入人心,读完全词,这种感受殊为强烈.作为一个性情耿介的英雄,辛弃疾写诗也气魄非凡,并且毫不做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已达到了人诗合一的境界.读过辛诗全集的读者,当知我此言不虚. (张羽飞)
相关思考练习题:
题1:《宠物情夫》txt全集下载
点拨:下载文件:|宠物情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宠物情夫 帮 手从那天起,每到傍晚,徐伟都...
题2:宠物情夫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点拨:下载文件:|宠物情夫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豆豆小说阅读网“头家!综合刨冰给我们来两...
题3:《醉情》txt全集下载
点拨:下载文件:|醉情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以此送给那些爱了又不敢说出来的人★◇◆◇◆◇◆◇◆...
题4:饕餮by拏云(上,下+番外)txt格式
点拨:下载文件:《饕餮 贪兽》.rar
题5: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悠寒坐呜呃
点拨:李贺的《致酒行》 这是首困居异乡感遇的诗词,音情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 《致酒行》 零落...
- 【大卫贝克汉姆】-www.davidbeckham.com(2021-03-02)
- 【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www.cranfield.ac.uk(2021-03-02)
- 【帝国烟草公司】-www.imperial-tobacco.com(2021-03-02)
- 【免费佛教音频】-www.freebuddhistaudio.com(2021-03-02)
- 【英国第一集团】-www.firstgroup.com(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