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楼市调控,真打还是假打?
楼市价格涨跌就是一个心理博弈的过程。年初的时候房价过快上涨导致民愤极大,政府于是出台各种严厉的措施企图打压房价。到了年中,市场渐渐接受了目前的高价,相应调高了心理预期,打击政策也就软了下来。传来传去各种版本的上海地方调控政策就是不出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70大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出让,仅完成年度供应计划的两成左右。一线城市及一些重点二线城市更是不足两成,多地出现了土地流拍现象。
不论房产税还是供地,都是增加供应的关键手段。前者逼出存量房,后者保障新建房。调控楼市,增加供应是关键。但是,不论从土地市场还是现有的楼盘,都没有大规模增加供应的预期。年初承诺的各种公租房保障房也依然是天上的馅饼,不知道何时才能落入老百姓的口中。供应短缺,以及对于未来供应量不足的预期,是导致楼市成交低迷而价格不降的主要原因。
政府到底想不想调控楼市?想!
政府是否准备为了调控付出代价?否!
频繁的土地流拍其实就很说明问题──为什么开发商对于土地价值的预期低于政府估价?可见政府依然没有放弃土地财政的思路,不愿意让开发商捡了这个便宜。调控,最好让开发商出血,让炒房者和中产阶级出血,自己的损失能免则免。
最近的打击囤地其实反映的也是同样的思路。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全国未开发存量土地面积达到了65514万平方米,以月均开发面积1827万平方米计算,存量土地可供开发35.8个月,大致约为3年左右,如果考虑到“招拍挂”之前积压的土地,实际可供4年以上开发。根据相关法律,闲置2年以上就要无偿收回。这么多土地是因为什么闲置?谁为这些闲置负责?这个问题恐怕不会有答案。即便是清查土地,能够有多大的效果也是未知数。而清查土地的根本动力,也是避免在冷落的世道下宝贵的土地资源被贱卖──还是先把已经卖出去的清理一下吧!要不是这样,这些地恐怕还在成年累月地荒着。
调控走到了这一步,又面临着以往真打和假打的疑问。就中央而言,决心肯定是大的。但是到了执行面,实际涉及到了利益损失,这份决心显然淡化不少。上面的真打到了下面就变成了半真半假,乃至假打。开发商和炒房者也看出其中诀窍,因此存了侥幸,决定多扛一天是一天──说不定能把冬天给扛过去了。而消费者在这样真假摇摆的市面上,也很容易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重新为人鱼肉。
调控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期,攻守方的心理博弈悬于一线,政府似乎希望楼市就此稳住,但是稳定只存在于一个供求相当的成熟市场,目前这种平衡显然不可能是长久之计。没有进一步的供应预期或者政策支持,被压抑半年的需求很可能再次推动楼市报复性上涨,而这会将中国经济拖入崩溃的深渊。
(作者青青,新闻学硕士,曾经在媒体工作三年,后进入国际机构任职至今。专业是舞笔,兴趣是看房。因为不是职业房虫,不参与房地产倒买倒卖──缺钱,所以自诩为房地产票友。看盘10年,实地踩盘不下100,买房两次,参谋购房无数。愿与各位切磋看房心得。本栏目所述仅代表她的个人观点。)
- 专家建议只有救楼市才能救内需!(2023-05-27)
- 发遍全国的“上门强制枪毙”短信(2023-05-27)
- “星”光陨落汪海(2023-05-24)
- 美债“庞氏骗局”还能玩多久?(2023-05-23)
- 俄罗斯“献礼”(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