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海南琼海!

对技术着迷的李桂库

移动版    时间:2019-06-08 16:07

对技术着迷的李桂库

  资料照片

  约李桂库见面,他说先去井下落物博物馆看看,里面的物件儿均来自几千米深的地下。

  李桂库是辽河油田辽河工程技术处的井下作业工人、高级技师,工作20多年,他被工友们誉为“油井神医”。从两年前开始,他不光“看病”,还收集起“破烂”。

  拉开博物馆大门,各种变形生锈的工具、铁器映入眼帘。在李桂库看来,这里的每一件“破烂”都是一本案例教学课本。从业几十年,李桂库见到的案例越多,越觉得井下作业中很多工作都有必要形成经验。

  如今,馆内已收集了包括管类落物、杆类绳缆类落物、封堵类落物等300余件“藏品”。

  “藏品”里头藏着啥?李桂库走到几排使用过的圆柱体铅模前,这些铅模有的中间印出一个小圆,有的嵌入了各种杂物,有的微微变成椭圆形,有的被削掉整个边缘。“这是抽油杆脱落了”“这是油管破裂变形了”……透过铅模上的印痕,李桂库迅速捕捉到几千米井下的情况。“它们就是我们在几千米地下的眼睛,,井下出了故障,要先通过铅模,加压打出印痕,我们根据印痕的形状,就能分析判断井下情况。”

  这样一眼断出井下“病灶”的功夫,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积累。李桂库刚到油井上班时,为弄懂封隔器的操作原理,一长串问题追着师傅问到烦,白班接着夜班干。“有一天我上白班,一直等到晚班时,才有封隔器开始下井,我就跟着一直看到半夜12点。”

  从普通工人、班长、队长再到技能专家,李桂库的身份不断变化,但一根筋的钻研劲儿始终没变。一次,一根又直又长的抽油杆脱落,在重力和压力多重挤压下变成一堆“麻花”,撞击下一层的构件后又造成断裂脱落,最后许多构件套结在一起卡在井中。这样复杂事故的判断处理最为困难,现有的打捞方法却愣是派不上用场。

  李桂库敢想敢试,他反复总结症结,最后尝试改造工具,抓住了问题的“七寸”,解决了难题。李桂库发现井下作业不只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技术活。

  “修井的事,永远琢磨不完,越琢磨越有意思。”李桂库说。2006年,集团公司实行技能专家制度,李桂库成功应聘为首批技能专家。但顶着专家身份的他并没有离开井场,而是奔波于各种现场解决最棘手的问题。为了研究铅模常常彻夜蹲守井口,一次他用了10天时间,从井内捞出132根油管、1000多米钢丝,让油井起死回生。

  “要真正为一线生产解决问题!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油井。”这些年,李桂库完成的井下作业工作量超过1600口,指导解决的大小修井疑难问题160多项,获国家级专利24项,累计为企业节约创效2100余万元。今年,李桂库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记者 胡婧怡)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vvvcd.com/view-92241-1.html